封面
版权信息
序
致谢
度量衡说明
明代诸帝
明代的两京十三省图
第一章 财政组织与通行的做法
第一节 政府机构
明代皇权的性质和它在公共财政中的角色
宫廷开支与宦官
户部和户部尚书
其他各部
分驻于各省的中央财政机构
地方政府
军队的财政管理
贵族阶层
第二节 农村组织和税收基础
黄册
里甲制度与役法
民户的其他差役
田赋评估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16世纪的现实与主要的财政问题
第一节 国家的收入水平与变动因素
定额制度
预算不足
可伸缩的财政单位
缺乏服务保障
宫廷开支
第二节 土地和人口数据
土地数据
人口数据
第三节 军队的维护
军队自给的神话和面临的现实
交错的补给线
卫所制度的衰落
第四节 货币问题
宝钞
铜钱
白银(unminted silver)用于税收管理和作为公共交换媒介
第三章 田赋(一)——税收结构
第一节 税收结构的复杂性
复杂的程度:以顺德县为例
复杂性的原因
第二节 区域性差异
长江三角洲
北部中国
其他的不规则性
第三节 役及其部分地摊入田赋之中
1500年以前役的分类
从均徭法到一条鞭法改革
一条鞭法改革及其局限性
役摊入田赋的方式
合并的范围
税收合并的后果
第四节 税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兵饷
附属附加税
杂税和无法征收项目的并入
第四章 田赋(二)——税收管理
第一节 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
征税准备
税收代理人
税收代理人的分派与职能
税收支付
税收解运
第二节 影响一般管理的因素
税粮定额和相关因素
由土地占有、土地租佃及农产品价格所引起复杂情况
第三节 征收水平
省直税粮定额(粮食石)
从地方记载看税收水平
从其他各种资料看税收水平
税收的全面估计
第四节 税收收入的支出
分配的指导原则
税收收入的分配:以临汾为例
税收收入的分配:以吴县为例
第五节 田赋制度的最后分析
税率过高了吗?
地方政府的运作费用:非正式的税收
“藏富于民”的谬误
第五章 盐的专卖
第一节 盐的专卖机构
国家层面的组织
都转运盐使司
分配办法
第二节 政府的管理与控制
灶户
生产控制
盐商的角色
1500年以前的支盐优先权和赤字财政
第三节 16世纪的管理周期
盐引壅积
16世纪20年代的危机
16世纪60年代和17世纪初的危机
第四节 国家收入、食盐价格及其对消费者的影响
开中则例
来自于食盐专卖和分配的计划性收入
较高的食盐价格和较低的国家收入
1617年的解决办法
第五节 专卖制度失败的责任
官员腐败
失败的根本原因
受到忽视的改革建议
第六章 杂色收入
第一节 工商业收入
(a)钞关税
(b)商税
(c)番舶抽分
(d)门摊税(e)酒醋税(f)房地契税
(h)矿银
(i)渔课
第二节 管理收入
(j)开纳事例
(k)僧道度牒
(l)户口食盐钞
(m)赃罚
(n)铸钱利润
(o)桩朋银
(p)香税
第三节 役和土贡折色的现金收入
(q)轻赍银
(r)匠银
(s)芦课
(t)四司料价
(u)马差
(v)班军折银(w)皂隶折银(×)驿传银
(y)历日(z)光禄寺厨料
第四节 非现金收入
(aa)茶马
(bb)未被列出的其他项目
第五节 杂色收入总结
收入估计
杂色税收的评价
第七章 财政管理
第一节 16世纪的户部
户部的运作
太仓库收入
京师的开支
第二节 各省之间和各部之间的管理
省级指导与监督
大规模水利计划的实施
宫殿营建
第三节 军事供给
军事开支的不断上升
16世纪的军屯
北边军镇的供应
内地军事力量的供应
第四节 张居正的财政节流
张居正时期财政管理的记录
财政管理的背景
大规模改革的开端
张居正之后的政府财政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过分简化的风险
王朝周期循环理论
作为一个封建国家的明朝
历史的道德性解释
第二节 明代的财政管理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中央集权优先于技术能力
理论同实践相分离
衰落和迟滞
财政管理的目标
长期的后果
书名略语
附录A 免纳正税的田土
附录B 1561年浙江淳安县的常例和额外服务
附录C 1535年每引盐的开中则例和余盐银
附录D 《明实录》所载1581年土地清丈的部分结果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更新时间:2019-01-04 02: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