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听李敖讲学问
更新时间:2013-08-03 03:15:37 最新章节:第53章 附录二:参考书目
书籍简介
李敖大师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且著作等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上架时间:2009-09-01 00:00:00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墨卿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俄罗斯文学是该国思想文化的载体。本书研究了“布克奖”“巨著奖”得主弗·马卡宁、维克·佩列文、塔·托尔斯泰娅、尤·波利亚科夫等作家代表作中由“新多余人”、沉沦者、“地下人”和传统守望者构成的“现代知识分子”成长图谱,以及“现代知识分子”之信仰异变、反乌托邦思想、虚无主义思想和后现代思维。本书透过文学中的知识分子问题,阐释了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对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俄罗斯人精神世界产生的影响和俄罗斯社会文化文学22万字
- 会员本书收录陈众议教授多年来文学原理方面的研究文章,根据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古今因缘”,多为理论性文章,如“悲剧与戏剧”“传统与时流”“情节与主题”等,下编“远近杂谭”,多为单个作家的研究和评论,涉及中国当代作者莫言、贾平凹、张炜等,以及外国作家博尔赫斯、帕慕克、略萨等,理论研究和作家作品研究相得益彰,宏观与微观结合,是陈众议教授多年文学研究的代表作论文集。文学25.2万字
- 会员“趣味”一词自滥觞以来便引起了广泛讨论。它不仅是西方思想史和文化史的重要概念,也频繁出现在美学、文学、伦理学、哲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批评,乃至心理学和现代神经学等众多领域。尤其在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加达默尔、布迪厄、伊格尔顿、阿甘本、桑塔格以及阿伦特等现当代思想家对该词的关注,有关“趣味”观念的讨论经久不衰,使该词逐步成为现代批评体系中的核心词汇。本书以观念史的研究方法,再现“趣味”观念在英文学19.8万字
- 会员本书立足于史料研究与文本细读,运用比较文学和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以谷崎润一郎与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谷崎润一郎与中国现代文人的交往、谷崎润一郎在中国现代文坛的译介、谷崎润一郎与创造社、谷崎润一郎与狮吼社以及谷崎润一郎与南国社五个方面,对研究对象展开了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并将其放置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特定的接受语境之下探究此种关系的形成、发展与具体表现形态,考察中国现代作家对谷崎文学25万字
- 会员本著选取了史铁生、张承志、顾城、海子、骆一禾和戈麦这六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场域表现比较突出的自我抒情型作家,对他们各自的文本世界的思想和精神蕴涵进行了深度观照和阐释。本研究不但对他们的思想轨迹和精神诉求进行了考量,而且对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进行了勘察,由此图绘出他们各自的心灵光谱。文学19.3万字
- 会员吉川幸次郎的中国学研究生涯可分为经学时代、元曲时代和杜甫或杜诗时代,他的元曲研究和杜甫研究是在他的经学基础之上展开的。本书以吉川幸次郎的元杂剧研究和杜甫研究为重点,梳理了他的元杂剧研究和杜甫研究的特色,旨在研究他如何剖析元朝的时代风气和元朝人文学伦理的转换对元杂剧兴衰及文学性格的影响,以及他如何试图将杜甫作为典型来探讨文学的尊严;同时本书试图以其师狩野直喜的教诲和黄侃给予的启示,还有吉川幸次郎自己文学25.5万字
- 会员本论文集辑录了作者从人类学视角出发,以跨学科方法进行文化遗产研究及文学人类学研究的相关成果。第一部分“文化遗产研究”集中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理论问题。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形态中隐匿的西方文字中心主义话语的揭示,既是反思的起点,也是研究展开的基本脉络。相关论文以这一创新性观点为引领,对文化遗产的器物、图像、记忆、身体实践等议题展开了细致深入的探讨。第二部分“文学与人类学研究”则聚焦于文学文文学20.8万字
- 会员本书聚焦英国后现代主义形式实验大师朱利安·巴恩斯早、中、后期新历史小说的叙事艺术,探究不同阶段历史主题的发展变化。本书指出,在早、中期作品中,他以反写实的美学实验展现出多元不定的历史,引导读者摆脱传统单一线性历史观的束缚,揭示接近客观历史真相之难;但在后期作品中,他凭借细致入微的写实描写,真实再现客观历史事件,以特有的方式解答了如何接近历史真相的问题,进而超越了后现代主义历史极端相对论。文学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