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媒介批评(第七辑)
更新时间:2019-01-03 04:55:08 最新章节:编后记
书籍简介
《媒介批评》是对各类大众媒介进行研究和批评的学术性出版物,意在从媒介学的角度对当前的大众文化和时尚进行批评、读解,考察媒介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提供媒介批评的方法。《媒介批评》已出版六辑,其为高等学校师生、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大众媒体(报刊、电视、网络等)从业者提供针对当代媒介的评论性言论和交流最新学术资讯平台的办刊方针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在媒介批评与研究领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本辑文章主要分核心话题——网络直播、今日视点——VR研究、文化产业探析、影像批评、社交媒介与时尚、文体与写作、图像与视觉文化,以当前正热的网络直播为核心话题,辅以对VR(虚拟现实技术)及文化产业、电影、社交媒介等的专题论说。
品牌:上海贝贝特
上架时间:2017-07-01 00:00:0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贝贝特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蒋原伦 张柠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暨南文库·新闻传播学丛书之一,收录了作者近20年来对中国传媒市场化改革前沿创新实践的观察与思考,从机制创新、战略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等,阐述中国报业转型的市场逻辑,以及在舆论生态、传媒格局、传播方式发生巨变的当下,如何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如何以市场的逻辑应对传媒市场出现的新问题。社科13.7万字
- 会员作为社会场域的“士林”是中国历史的特有结构。在近代中国(尤其是清代末期),这一场域依然在相当程度影响着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及其交往方式、交往规则。本书以办报人的“士人”身份为切入,试图勾勒此中规则对戊戌时期各个维新报馆群体产生、运作乃至离合过程的结构性影响。社科24.6万字
- 会员本书从媒介传播的视角出发,聚焦和剖析当下的流行文化现象。就范式而言均为实证研究,集合了作者这些年在流行文化领域的实证探索,主要包括文本分析、民族志、焦点小组、视觉修辞批评、批判性话语分析、问卷调查和产业分析。将原本不同的研究结集起来,形成合力,既是对方法的实践与反思,也折射出传播学科的范式争论与路径选择。社科9.2万字
- 会员本书以彝族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的翻译传播以及在传播中最具代表性加影响力的译本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类型、翻译文本的谱系关系、翻译传播线路、翻译传播文化场域各权力因素与其经典身份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翻译策略加翻译方法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阿诗玛》的翻译过程也就是其动态经典化的过程,《阿诗玛》的翻译过程构筑了其传播世界,《阿诗玛》的翻译与传播见证的是对他者解读和转移的多层效果构成的复杂网络。社科27.8万字
- 会员《新诗海外传播的当代性反思》主要研究了新诗的海外传播情况,并从当代性的角度对新诗海外传播进行了反思。作者推崇杜威的一个说法:“宣布某事并不构成传播,即使大声强调也不行。传播是创造参与的过程,是将原本孤立与独特的东西拿出来共享的过程;它所取得的奇迹部分在于,在传播时,意义的传达不仅将肉体与意志提供到听话者,而且提供到说话者的经验之中。”传播绝非单向的宣传,若无他者自主选择,绝无传播可言。传播是一个互社科23.7万字
- 会员程巍、陈众议著的《中外畅销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国情调研项目成果,课题组以问卷、访谈、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考察中外畅销书(包含“网络畅销书”)的“制造”过程、传播方式、互动方式、接受情况、对于读者心理的影响——当然,为了描述这些问题,本课题组还将从历史层面谈到“文化”之于共同体的作用——以及这些影响之于公共领域的话语构成、舆论走向、文化领导权博弈、国家认同的形成或社科18万字
- 会员本书着眼于进入融媒时代的21世纪以来,播音主持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全书分四章,从融媒时代播音主持的理论研究、教学探索、业务探讨及发展趋势对播音主持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四个方面分析,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和教学方法的应对与创新、主持人品牌和语言规范,以及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和传统的体育解说领域等内容,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社科14.6万字
- 会员本书以价值追寻作为话语脉络,收录作者二十多年来在报纸、学术刊物发表的二十余篇文章,从认知、文化和审美等视角探讨新闻与文学的多重价值,揭示新闻舆论工作和文学叙事文本中的价值底蕴。全书分四个部分,从舆论引导、媒体变迁以及小说文本解读等方面,阐述新闻与文学如何呈现人与外部世界之间所建立的价值关系。社科18.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