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唐史史料学
更新时间:2021-03-03 17:35:15 最新章节:十七画
书籍简介
本书是唐史学家、唐代文献学家黄永年先生撰写的一部唐史史料学教材,把唐史研究中的基本文献分为纪传、编年、典章制度、职官、仪注、法令、诏令、地理、谱牒、杂史杂说小说、诗文、类书、金石、书目以及敦煌吐鲁番文书十五类,结合作者的治史心得,有重点且深入浅出第介绍了这些史料的源流、价值和使用方法,对唐史学者十分实用。
上架时间:2015-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黄永年
最新上架
- 会员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包含十篇论文,对萨珊波斯的政教关系、法律文书和祆教风神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穆格山粟特文婚约及中古粟特女性的法律地位进行了研究。文章也兼及同样源于波斯的景教、摩尼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土的问题。开篇纪念蔡鸿生先生的文字,以及下编所包含的十篇书评和会议综述,主要对涉及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尤其是有关古伊朗文明向东传播的若干著作进行评述,以志作者研习波斯文明与古代中国这一课题的学缘。历史19.5万字
- 会员本书聚焦宋代《尚书》学,运用语境重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专题的形式,通过考察经典阐释中基于时政判断的理想图景和行动指向,揭示《尚书》学之于两宋变法、中兴、灾异论和理学等重大政治思想、实践主题的回应和贡献,以期历史地理解经典阐释的成因与意义,丰富关于传统中国经学的认识,并尝试从《尚书》学的视角,探索政治行为背后的思想逻辑。历史20.3万字
- 会员新中国世界史研究已走过七十年历程,从学科建设、体系创立到教学科研、人才培育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书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指导,将七十年来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分成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精要概括。综述每个阶段涉及的领域、重点和问题,对比国内前辈及国外学术研究进展,指出各阶段世界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差距,探究其主客观原因,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然后历史50.9万字
- 会员“瑞安考据学第一人”方成珪延续乾嘉考据传统,运用传统语言文字学、文献学考据方法,对经学、小学和文学等领域多部典籍做了细致考校。代表作《集韵考正》《字鉴校注》《韩集笺正》和《唐摭言校正》于音韵、训诂、考据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本书以考据为切入点,以学派为观察点,分研究、考校两编,对方成珪考据学渊源、治学生平、学术特色与局限、考据学成就与影响等进行了考述,明晰了方成珪在清代考据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历史27万字
- 会员在这个时代,网络的隐喻日渐重要。我们生活的信息时代(informationage)已被称为网络社会(networksociety)。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网络处处可见。这些网络千差万别,从菌丝连接真菌的生物性网络,到铁路网络,再到现代人类赖以交流却不可见的电磁二进制网络。在当代社会,网络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学术界的边界。它成了一个动词,去社交(tonetwork)成为当代职业和私人人际交往的核心观历史19.1万字
- 会员本书以清初福建遗民文人共时性的多元化心态特征与历时性的心态嬗变为线索,构建双重遗民群体网络结构。围绕遗民士人的著述,聚焦忠孝仁义、爱国英勇等遗民文化品质,对这一群体在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意识下的遗民气节与家国情怀,展开不同向度的研究与思考,探讨易代之际遗民士人离散书写的传播意义。本书有助于进一步拓展遗民文学的研究视角,推动遗民文化思想与文学生产价值的当代化,促进闽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与发展。历史18.9万字
- 会员本书以《史记》日本藏本注本为对象,从两个侧面展开研究:系统论证《史记》日本藏本的文本形态、文本特点及文本价值;论证《史记》日本注本的形成过程、注释结构、注释特点及学术价值。历史20.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