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在线阅读
会员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奥)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外国随笔6.2万字

更新时间:2019-09-09 00:01:32 最新章节:第17章 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这是里尔克在其三十岁左右时写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虽是写给“青年诗人”,里尔克却不止于谈论创作和诗艺,他在信中谈及青年人内心面临的诸多疑惑和愁苦:诗和艺术、两性之爱、悲哀和怀疑、生活和职业的艰难,揭示了审美、信仰、寂寞、爱、悲哀等论题的深奥本质。里尔克向身处困顿中的青年人诉说诗人对生命的体验,希望他们能以更大的耐心对待成长中苦闷,向平凡的生活寻求更深沉而本真的意义。这些永恒的话题以亲切平易之语娓娓道来,展现出优美隽永的风格。每个人都是“青年诗人”,都在阅读中分享着一种永恒的流动。
品牌:世纪文景
译者:冯至
上架时间:2019-07-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世纪文景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奥)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从秋天到春天,在英格兰东部一片平坦的湿地上,J.A.贝克追逐着游隼的身影。他沉迷其间,痴痴地追随这种鸟,观察它们——在天空中,在地面上,追逐、捕杀、进食、休憩……在日复一日的追逐中,他作为人类的意识逐渐消融,无可避免地被一种鹰的意识所取代……这并不是一本关于观鸟的书,它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只鹰的书。关于一个人,渴望成为人以外的存在。
    (英)J.A.贝克文学12.4万字
  • 每年数百万人踏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宏伟的大理石楼梯一睹其中的奇珍异宝。但只有寥寥数人能不受限制地探访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就是穿梭其中的保安。帕特里克?布林利曾在《纽约客》杂志拥有令人羡慕的一份工作,不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他们的一员。在哥哥患癌症去世后,他发觉自己失去了继续生活的力量,于是他辞去《纽约客》的工作,到他所知最美的地方寻求安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个暂时的避难所最终成为他的第二个家,他
    (美)帕特里克·布林利文学11.6万字
  • 会员
    《小于一》是约瑟夫·布罗茨基的首部散文集,以长文为主,夹以若干短文,仅十八篇文章,篇篇精彩,再加上其文体和“书体”的独特,遂形成一本完美之书。这是一个伟大诗人的精神自传,也是一部私人回忆录。布罗茨基以创造性的诠释与解读,完成了他对阿赫玛托娃、奥登等人的致敬,对个人价值的有力捍卫,还有对独裁者罪行的揭露和控诉。这样的控诉使用的不是公共语言和措辞,而是站在“一个诗人对一个帝国”的高度。而这个高度,又源
    (美)约瑟夫·布罗茨基文学26.8万字
  • 一张妙趣横生的TODOLIST,充满令人忍俊不禁的“好主意”,给永葆乐观的成熟读者抑或充满好奇的青年读者。这本书会直白滴告诉你,五十岁之后的人生令人充满期待。在中年时期,当神奇的50岁正在逼近,你在镜子前无法立即认出自己时,生活的根本问题开始压迫你——你为了乐趣做些什么呢?长时间的狂欢饮酒之夜,过度的调情和派对——所有这些在过去几十年里让你感到振奋和分心的事物突然间变成了让人头疼而不是开心的来
    (德)安德烈娅·格尔克文学3.6万字
  • 会员
    “通过了解别人,我也了解了自己。”在每一场对话中,挖掘你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的可能性。这是谷川俊太郎与6位时代智者的人生对谈集。这是只有对话才能记录下来的珍贵记录。他与父亲谈人生、孤独、家庭、理想、生死,与语言学家谈韵律、语言的演变,与诗人谈书籍、艺术,与社会活动家谈语言的用处、教育,与邻居阿姨谈童年、文学……这些对谈轻松又自在,谈论的内容却是深刻且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阅读一字一句,如同亲临对谈现场,
    (日)谷川俊太郎文学10.5万字
  • 本书是巫鸿先生对76载个人历史的首部追忆。他突破一般回忆录式的写作,呈现给读者的既不是真实的往昔本身,也不是小说式的全然虚构,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经验重构与想象,一种更为自由和开放的“记忆写作”。他以幻想的手法呈现绝处逢生后,遇见克孜尔石窟壁画飞天像的悸动和梦魇;又以冷静克制的笔调,从北朝“蝉冠菩萨”像被盗与寻回的前前后后中,臧否个人、国宝、文物、传统文化之间错综复杂又虔诚宁静的连结。他书写青少年时对
    (美)巫鸿文学10.8万字
  • 会员
    本书为斯蒂芬·沃尔弗拉姆的随笔集,汇集了其过去十余年不同场合的文章、讲稿等,以计算思维范式为中心,讲述了沃尔弗拉姆在科学、技术、艺术、哲学、商业等多个领域的思想探索与实践。从为电影《降临》提供科学咨询、解决人工智能道德规范问题、寻找一个不寻常的多面体的来源、与外星人交流,到建立Mathematica和Wolfram|Alpha,再到寻找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探索π,本书捕捉到了计算世界伟大先驱之一的感
    (美)斯蒂芬·沃尔弗拉姆文学19.6万字
  • “‘不’对他来说并不代表‘不’。”“我知道好莱坞的每个人——我是指所有人——都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但每个人都害怕得不敢说一句话。”“我希望他们也足够勇敢。要知道,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他们的女儿、母亲和姐妹身上。”2017年,《纽约时报》和《纽约客》先后报道了数十名女性遭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性侵事件。本书作者罗南·法罗在《纽约客》发表的相关报道获得2018年普利策新闻奖“公共服
    (美)罗南·法罗文学22.6万字
  • 会员
    《异端的肖像》是涩泽龙彦聚焦于西方文化史上著名的“非正常”人物群像的随笔集,其中包括建造新天鹅堡的“狂王”路德维希二世,体现了20世纪神秘主义思想的“魔法师”葛吉夫,《追忆似水年华》中夏吕斯男爵的原型孟德斯鸠-伏弗藏萨克公爵,奇书《瓦泰克》的作者、隐居者贝克福德,圣女贞德昔日的伙伴、连环杀人犯吉尔·德·雷,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张处死路易十六的狂热革命家圣茹斯特,以及荒淫而早夭的少年罗马皇帝赫利奥加巴
    (日)涩泽龙彦文学8.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两位诺奖得主的对话,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国内首译!收录多张珍贵历史图片,专家详注版本。本书收录了德国两位文学巨匠托马斯·曼与赫尔曼·黑塞在1910年至1955年间的通信往来。黑塞与托马斯·曼的出身、艺术趣味和读者群体都不尽相同,但两人追求真理的渴望却如出一辙。黑塞很早就开始关注托马斯·曼的创作,后者则称黑塞是“同代作家中很早就选定的最亲近之人”。对托马斯·曼而言,文学创作是他实现入世雄心、建立个
    (德)赫尔曼·黑塞等外国随笔15.1万字
  • 她是森林的女儿,从小在森林中长大。从女伐木工到提出新观点的年轻女科学家,在女性备受歧视的领域,她屡遭排挤打压,仍抱着一腔热爱坚韧前行,成了广受认可的“树维网之母”、森林生态领域当之无愧的大咖。她曾痛失至亲,家庭破裂,也曾罹患重疾,是深爱的森林和家人好友给她力量,治愈创伤,助她恢复活力。在这本书中,西马德讲述了自己的独特人生旅程。她的人生与探索森林隐秘地下网络的研究并行。森林中的树木与真菌互利互惠,
    (加)苏珊娜·西马德外国随笔22.9万字
  • 《我想飞进天空》作者日本男孩东田直树是一个重度自闭症患者,他虽然很难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但是能够通过字母键盘,慢慢拼凑出心中真正想表达的话,解答了许多人对于自闭儿的疑惑。在《我想飞进天空》中,他以问答的形式,向人们详细讲述了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东田直树在《我想飞进天空》这本书里的回答既诚恳又带着自嘲,让人惊讶的是,其实他知道自己有些行为跟别人不一样,甚至很奇怪,但是他就是没办法控制;他甚至知道别人
    (日)东田直树外国随笔4.3万字
  • 会员
    失去父母的女孩简,寄居亲戚家,受尽委屈。长大成人后,简到一所贵族庄园担任家庭教师,庄园主人罗切斯特却暗恋上她。在偶然得知罗切斯特是有妇之夫,而且还向她隐瞒了惊人真相后,简陷入了迷茫、挣扎、苦痛。她该何去何从?她的自我觉醒之路,能否让她最终找到真正的爱情和幸福?本书问世百年以来,简的爱情故事和心智成熟历程,感动了全球亿万读者,更启迪了千千万万的女性。
    夏洛蒂·勃朗特外国随笔33.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