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历史的叙述方式
更新时间:2019-11-18 15:27:11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为茅海建教授近年学术随笔、演讲等结集而成,大体分为四部分,包括与历史观察和思索结合的游记(西伯利亚铁路、张库大道、贝加尔湖、满洲里,越南),近代中外交流与关系的关键时刻与转变(马嘎尔尼使团、甲午战后中日博弈、乾隆时期的澳门角色),康有为思想晦暗不明之处,晚清思想革命以及辛亥革命的反思,史学研究反思与回忆故人、故事等。伴着驼铃从张家口到库伦,随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行,实地踏勘让历史的魅力更加饱满。从马戛尔尼、谢清高,赴日清使刘学询和庆宽,为什么时间没有磨平知识与认知的差距?从甲午到日俄战争,中、日、俄三国东北亚利益争夺与力量博弈从未间断,后来的二战与朝鲜战争,主线在哪里?历史并未远去。晚清思想革命与变革并非一蹴而就,其推动者除激进的维新派和在野的新派士人还另有其人。辛亥革命一百年,抛开历史定见,明晰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革命中各派势力的消长与动作、思想与现实的差异、历史的徘徊,应该做什么样的反思?对师长的怀念,对学生的期待,回忆终生挚友交往点滴,同道学友的砥砺支持,追求的还是思想比生命跟绵长。
上架时间:2019-04-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茅海建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葛剑雄先生的学术随笔集。内容主要分五个部分:对中国历史地理、统一与分裂的思考;读史书的札记或感想;对顾颉刚、谭其骧的回忆和怀念;对教育、人才、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一些意见;还有若干篇,谈论人口、移民和环境等问题。全书行文平实、观点广博,对文化、文明发展的批判性思考,更是发人深省。历史19.1万字
- 会员这本书通过生动的文字和详实的历史资料,为读者描绘了中国从古至今的辉煌历程。从红山文化的早期文明曙光,到清朝的盛世与变革,每一个历史时期都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会看到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创新与文化繁荣,感受到春秋战国的风云变幻和诸侯争霸的激烈场面。书中详细探讨了秦朝的统一大业和法治建设,汉朝的帝国崛起与四方来贺。尤其是清朝部分,通过对康乾盛世的经济文化成就的细致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辉煌的时代。无历史10.1万字
- 会员自建国以来,明朝就不断遭遇倭患,好在明太祖、明成祖雄才大略,加强海防建设,建有战斗力强大的陆军、水军,给予倭寇沉重的打击,让倭寇不敢肆意妄为。但是到了嘉靖年间,由于日本处于战国时期、倭寇失控,加上明朝海防变弱,导致倭患特别严重,生灵遭到涂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爱国将士纷纷投入到抗倭大业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抗倭事迹。但当时奸臣严嵩集团势力一手遮天,只顾自己的利益,将抗倭名历史16.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2006年夏的蒙古国考察,是一次以中国学者为主、多国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蒙古历史考察之旅,历时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古学者罗丰以详实丰赡的旅行笔记为基础写成此书,生动记述了一行人的甘苦和收获。一路上作者笔不离手,不放过点滴的个人感受和生活细节,他追摩前辈科学探险学者的风范,悉心记录游牧生活特有的风土人情,壮丽苍茫的草原美景,以及先民留下来的鹿石、碑铭、遗址、墓葬等,配合大量照片、手绘图片,使随笔9.4万字
- 会员本书为一位60后版画家,用黑白木刻的形式讲述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那个时代的胡同生活,以一个不能再平凡的视角记录发生在现已物是人非的东单栖枫楼胡同里面的平凡人、平凡事;让人们追忆过去,珍惜我们今天的拥有。本书主要由50幅作者创作的版画组成,配以叙述性的文字。随笔1.4万字
- 会员本书选择20世纪最初三十年中国赴美留学生为关注点,考察这一时段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经历和选择,从中透视几代留美学人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的思想和社会实践轨迹。不仅仅关注教育史和中美文化关系史,更关注两种文化交汇冲撞中蜕变出来的“现代”中国人如何组织留学生社团,呼应国内的宪政运动;重新定位知识阶层与国家的关系;面对种族歧视;处理婚姻与爱情问题;“现代”的业余生活等,尤其对少有人关注的女留学生群体的经历和思随笔22.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