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著作集(套装全七册)在线阅读
会员

汤因比著作集(套装全七册)

(英)阿诺德·汤因比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世界史191万字

更新时间:2020-07-15 14:11:26 最新章节: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汤因比著作集(套装全7册)含《历史研究(上、下)》《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文明经受考验》《习俗与变革:我们时代的挑战》《从东方到西方:环球游记》。<p></p>《人类与大地母亲》写于1973年,为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是一部从全球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全景式考察、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编年体史学著作。汤因比以抒情诗般的优美笔调,展示了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描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相互交往和彼此融合的全过程,系统介绍了上自50万年前下迄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时期、各区域的文明类型。<p></p>在《历史研究》中,汤因比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汤因比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历史研究》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br/><p></p>1956年2月至1957年8月,汤因比夫妇在退休后进行了为期17个月,针对三大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环球旅行,《从东方到西方:汤因比环球游记》即是他这次旅行的游记。与一般的游记不同,本书并非有关这次旅行的连续记述,而是以汤因比独特的见解和他对世界历史、地理和宗教生活的深刻理解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系列值得重视的扫描式记述。对汤因比其他一系列著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引人入胜的补充,不仅处处体现出汤氏独特的历史智慧,而且是对20世纪50年代当时一部分世界的珍贵记述。<p></p>在汤因比的历史观中,宗教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他认为宗教对于认识人类本性、纠正人类的自我中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是汤因比论宗教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可以说集中囊括了他全部的宗教思想。全书分两部分,分别是“高级宗教的萌芽”和“宗教在西方化的世界”,从文化的角度揭示了宗教在世界历史及文明史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宗教的起源、本质及其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同时着重对西方文化进行了反思,认为可以用“高级宗教”的振兴来解决西方社会的危机。<p></p>《变革与习俗:我们时代面临的挑战》是汤因比一部极富使命感的著作,写于20世纪60年代。针对当时世界存在的问题,如军备竞赛造成的人类毁灭威胁、全球人口激增、宗教纷争以及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等,汤因比从人类的习惯是否能改变入手,通过以往历史的分析和研究,他指出,与天性不同,人类的习惯在面临无法逃避的选择时是可以改变的。本书的分析虽然面对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但所提到的问题今天大多仍然存在甚至更紧迫。<p></p>《文明经受考验》是汤因比在20世纪中期一系列有关文明与现实间关系的文章结集,表现出了他对人类命运一如既往的强烈关怀。如果说汤因比认为在时空间中不可逆转的运动——人类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在某个限度内可以被理解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实世界成为他此刻文明史观的言说背景。在本书中,汤因比的这种现实关怀与历史哲学在二战后的相遇,挑战与应对的结果,就是他一再强调的“世界政府”与“高级宗教”,他寄希望于人类不同文明能够借此握手,觉悟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必须找到合适的和平相处的方式,保持活力,继续发展,悲天悯人的情怀跃然纸上。
译者:徐波 郭小凌 王皖强 杜庭广 吕厚量 梁洁 赖小婵 晏可佳 张龙华 刘建荣 王毅等
上架时间:2016-07-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阿诺德·汤因比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采取英汉双语的形式出版美国学者房龙的代表作《宽容》,书中还有大量作者亲自手绘的黑白插图。这是一本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曾被译为几十种语言。房龙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以生动睿智的语言探寻了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根由,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它以历目前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线索,以社会和人物是否宽容为标尺,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揭示出真理,主张
    房龙历史29.5万字
  • 会员
    本书纵览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兰西、德意志、美国7个世界大国争霸的历史,从各国初期的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到后期的战略失误导致国家逐渐走向衰落,再现了西方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过程。书中从战争、贸易、政治、外交、科技等多个维度,对各国历史做了综合分析,讲透大国争霸过程中的热血与残酷、文明与杀戮、算计与征服、欲望与眼泪。
    虚声历史14.9万字
  • 会员
    一部全面呈现古希腊文明历程的历史著作。书中从克里特文明的起源讲起,讲述了古希腊如何从一个海上城邦逐渐发展为统治地中海的帝国,最终因内外因素的交织走向衰落。通过对古希腊社会、文化、军事、艺术等方面的深入探讨,揭示了希腊文明的辉煌成就及其面临的挑战。本书不仅是对古希腊历史的再现,更是一部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刻反思与启迪。
    张赞历史8.1万字
  • 会员
    里斯本,这座拥有2000年历史的葡萄牙首都,有过辉煌,也有过黑暗。1755年的地震及其所引发的海啸、火灾,给这座“被困在西班牙与大西洋之间”的古城负上了沉重的伤痕。里斯本的故事是一个从灾难的灰烬中涅槃的故事。旅居里斯本逾30年的英国记者巴里·哈顿,以其对这座城市深切的爱、诗意而亲切的文风,带领读者漫步里斯本的街角巷弄,探寻历史遗迹留给当代的线索信息,一睹葡萄牙帝国的今昔往事。
    (英)巴里·哈顿历史16.7万字
  • 1982年6月6日,黎巴嫩的边境燃起了战火,以色列兵分三路入侵黎巴嫩南部。当天深夜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诗人哈利勒·哈维手持猎枪走向自家阳台,面朝大海与学校钟楼,对准脑袋扣动了扳机。他的尸体摔出栏杆,掉到了楼下的一簇茉莉花旁。八天后,以色列军兵临贝鲁特城下。压垮哈维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仅是国家战败的耻辱,还有对整个阿拉伯民族走向复兴的绝望。半个多世纪以来,包括哈维在内的无数阿拉伯人曾为他们的世界构想过
    (美)福阿德·阿贾米历史23.7万字
  • 会员
    16—17世纪,中国丝绸风靡太平洋两岸,从王公贵胄的独有之物变为跨越社会阶层的“尤物”。跨洋丝绸贸易的出现,象征着全球商业网络的形成,一种世界性的物质文化随之产生。与印度洋航路相比,太平洋航路的独特之处是将明代中国与西班牙帝国直接联系在了一起。这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生丝与丝织品会在美洲市场流行?面对丝绸全球化的浪潮,明代中国和西班牙的应对有什么异同?全球世界,如何影响这两个历史悠久的
    段晓琳历史15.9万字
  • 在这本演讲集中,西学大家赵林教授从5000多年前世界文明的起点讲起,以宏观而长程的视角为我们梳理世界文明的兴衰脉络,透视东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历史底蕴。我们将在书中看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长达3000年的激烈碰撞,如何成为古代文明破茧重生的契机;古代文明怎样孕育子代文明;古希腊神话因何神人同性;追求物欲主义的古罗马文化如何化用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为何倡导人们寻求彼岸救赎;东方儒学为何强调和而不同
    赵林历史17.4万字
  • 会员
    深入探讨了拜占廷帝国这一跨越欧亚大陆的伟大文明,从其起源、发展到最终的衰落。本书详细描述了拜占廷帝国在政治、军事、文化和宗教上的辉煌成就,并揭示了其面对的内外挑战。通过探讨帝国的兴衰历程,书中展示了拜占廷如何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和辉煌的遗产。无论是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造,还是在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角色,拜占廷的历史充满了传奇与深思。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的回顾,更是一
    石秒历史8.1万字
  • 本书由“看理想”深受关注和有影响力的节目“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转化而来,历经主编葛兆光教授和各位作者多次用心打磨而成。本书讲述的是一种超越国家的,笼括全球的,联系的、互动的、交往的历史,采用了国际化的视野,前沿的理论成果和历史观念,以及好听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本书讲述的也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历史,它与来自西方的各种全球史都不同,摒弃了历史学的任何中心主义,真正呈现了中国历史学者眼中的全球史观。近些年来
    葛兆光主编历史91.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罗马人一次次劫后余生,一次次东山再起,又一次次筑造新的伟大丰碑。和平与战争,二者缺一不可,将罗马塑造成一座非凡之城。作者积十五年之功,搜集大量史料,重现罗马这座城市遭遇七次入侵的重要历史阶段,揭示劫掠如何改变罗马的历史进程。这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叙事体罗马史。三十多幅作者实地拍摄图片,七幅地图,二十多幅精选名画插画,全景展现了经历七次浩劫洗礼及其间数次自然灾害侵袭后,依旧稳固矗立于历史舞台的罗马城
    (英)马修·尼尔世界史25.8万字
  • 《东方的遗产》,是“理想国经典馆”系列作品《文明的故事》第1卷。杜兰特从文明的八大要素——劳动(耕种、工业、运输及贸易)、政府、道德(风俗与礼仪、良心与操守)、宗教、科学、哲学、文字、艺术——来勾勒人类文明的最初面貌,结合苏美尔、埃及、巴比伦、亚述、犹太、波斯、印度、中国、日本等地区或民族的文明历史,逐一展现埃及和东方亚洲灿烂的文化画卷,说明古老的东方文明为何是希腊和罗马文化的背景与基石,以及为何
    (美)威尔·杜兰特世界史62.5万字
  • 会员
    西西里王国建立之后一度是地中海区域的强国,深刻影响了意大利的政局,甚至派兵去海外征战。王国内则在宽容的氛围下一片繁荣。但是诺曼人的王朝前后仅延续了约60年,最后在悲惨的境况中宣告灭亡。本书讲述了诺曼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生动地描述了它与德意志、教宗国、拜占庭、十字军等势力的互动过程,展现了一个繁荣的中世纪王国如何在内忧外患之中逐渐走向灭亡。作者以通俗风趣而略显怜惜的笔调写作,能让读者既感受到诺曼
    (英)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世界史26.8万字
  • 本书按时间线索,讲述了俄国上起留里克王朝,下至罗曼诺夫王朝的千年历史,呈现了俄国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横跨欧亚两洲大国的进程,大量引用罕见的俄国古代编年纪事等一手文献资料,生动地复现出一系列重大事件与古代生活的诸多方面。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创作的成果,全景式展示出俄国丰富而伟大的历史。
    (法)米歇尔·埃莱尔世界史80.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