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古建筑修复与保护
更新时间:2020-10-21 18:02:03 最新章节: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书籍简介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鲜明的特点而自成体系。青海省海东市是河湟文化的发祥地,现存的瞿昙寺、赵家寺均是砖木结构的典型明代建筑,且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本书以预防性保护和修复理念对赵家寺明清古建筑的修缮工程进行了介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病害调研,介绍了区域环境特点、建筑本体材质病害类型及分布特点;病害治理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施;前期病害调研及科学分析方法、预防性保护理念与传统古建筑修缮工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思考。本书将为从事科技考古、古建筑修缮保护、文物保护等相关专业的研究及工程实施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品牌:陕西人民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12-10 00:00:00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曹静
最新上架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建材,自成体系,几千年来一脉相承,是与西方石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类型。经历代经营,其技艺以至理论都得到认真总结,虽经战乱摧毁与风雨剥蚀,仍在今天中国的大地上留下了无数经典。本书正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概念审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特征,寻找中国传统土木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基因,从现存中国传统土木建筑映射的精神演绎中国建筑文化的新发展,生动且深情地揭示其中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历史文化22.7万字
- 会员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门艺术,甚至是各种文化形态的综合产物。《营建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修订版)》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建筑密切相关的八个方面,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解说中国古代建筑与政治、哲学、宗教、教育、文学艺术、生活方式、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建筑中的各种文化现象,从而进一步揭示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营建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修订版)》内容超出建筑历史文化17.3万字
- 会员本作品,完整地讲述了徐汇校区的整体历史空间,以及联合申报国保的14幢历史建筑的文化传统与沧桑变迁。从它们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交大在中国百年高等教育史上的辉煌风采,也能感受到交大之所以成为交大的精神与魅力所在。历史文化5.9万字
- 会员本书囊括了作者八年以来在中式古典建筑设计和施工一线的实践经验和资料整理的成果。和学术专著不同,这本书并没有明确的时代界限,因为在古典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实际的做法、风格和术语早已互相融合,模糊了时代和地域的边界。本书采用图解形式,将三百余张精美的手绘插图与通俗易懂的文字解析相结合,向读者系统地讲解了每一个古典建筑构件的加工和安装过程,剖析了一些常见的民间中式古典建筑营造工艺和结构。其中还加入历史文化2.4万字
- 会员古往今来,建筑一直是沉默的统治者。在世人看来,建筑是反时间的,一成不变。当代城市中有太多这样的建筑,拒绝融入城市肌理,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意图成为自己的纪念碑。本书作者认为,时空并不可分,个体只有将本真的生活经验映照其上,才能真正进入逝去的建构的世界。本书含引言与后记,共21篇文章,以时间为标题与线索,串联成整体。作者基于多年见闻通识和研究心得,将对建筑的审视与反思置于时间的语境中。书中以一个个“历史文化12.7万字
- 会员一本让华夏民族屡屡从废墟重建文明的“天书”。宋朝是中国文化的极点,宋朝建筑学集大成者《营造法式》,被史家称为“天书”。一方面指其难懂,二方面喻指读懂了可造出天堂。梁思成先生从父亲梁启超处获赠此书,发誓要读懂并让别人也能读懂。本书完全保留梁先生多年研究所作的注释、解说以及手绘图,并新增全本译文以及图文并茂的知识小链接。曾经连大学教授都挠头难读的“天书”,现在人人都能读懂了。历史文化35.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