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弗里德曼说,下一个一百年地缘大冲突
更新时间:2021-04-22 15:17:30 最新章节:译后记
书籍简介
全景呈现未来100年世界地缘格局演变,精准掌控21世纪人类命运的发展主线!美国还将统治世界100年的底气何在?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如何影响了美苏冷战?马汉的“海权论”对美国海洋霸权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面对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巨额政府负债、结构化转型的阵痛,中国如何才能跳出曾经的“日本陷阱”?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面对土耳其等国家的挑衅,普京手中的杀手锏——天然气管道阀门是否显得力不从心?弗里德曼以世界领导人的大棋局视野,结合其敏锐洞察力及有关历史及地理政治学的探讨,以地缘政治为切入点,拨开层层迷雾,大胆提出包括人口、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分析与预测,对全球局势进行精妙解析。在书中,作者对美国还将统治世界100年信心十足,同时对未来美国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巧妙推演。未来世界局势将如何演变?大国之间的冲突是否无法避免?中国的全面民族复兴将从何处寻找突破口?美国将在21世纪后半叶迎来黄金时期?本书呈现了透明的全球发展演进路线,帮助读者精准掌控21世纪世界发展脉搏。
品牌:中资海派
译者:魏宗雷 杰宁娜
上架时间:2017-01-01 00:00:00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资海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乔治·弗里德曼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联邦德国新社会运动与国家治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5CSS025)》最终结项成果。本书内容分七个部分:引言介绍了国内外学界有关联邦德国新社会运动的研究动态,并对新社会运动、国家治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一章从后工业社会转型、早期国家治理的特点、新左派的形成与分化三个方面论述并分析了联邦德国新社会运动形成的背景;第二章介绍并分析了联邦德国新社会运动的演变情况和理念诉求;第三章介绍和分政治15.6万字
- 会员《阿拉伯研究论丛》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内容聚焦于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外交等方面。本刊以阿拉伯研究论坛为依托,选取学者于论坛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编选成册,以有益于国内阿拉伯研究的积淀。政治10.1万字
- 会员立足东南亚四个国家数百年的历史演进,本书致力于回答“为什么在经历了民主转型、新自由主义改革乃至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之后,第三世界国家依旧难以扭转自身的发展命运”。基于比较历史分析,本书认为第三世界国家所经历的种种变革都几乎是由精英主导的,旧秩序中的阶级关系与社会结构被保留下来。依附性的人身关系、碎片化的权力结构以及事实上的权力世袭机制等“前现代”因素与那些作为“现代性”价值的市场体系和民主制度结合在政治24.6万字
- 会员尽管印度女性在历史上曾有过发展的黄金期,但宗教、文化以及父权体制等因素的交互作用,致使女性长时间处境艰难,且缺少话语权。印度政府1949年立宪,承诺保护女性权益,但女性未能在实际生活中享有平等与公正。故“赋权女性”成为了1974年以后“性别平等战略”的主题。然而赋权意味着男女权力结构及关系发生变化,势必对男性权力和特权形成挑战。这也是缘何针对女性暴力、劳动性别分工等歧视现象仍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表政治17.9万字
- 会员日本自幕末起直至二战战败,每当面临重大国内外危机,政界及思想界就会兴起关于“国体(Kokutai)”的讨论,这些对日本的“国体”是什么及其独特性、优越性进行阐释的言论即为国体论,是日本政治家及知识分子对自身政治体制及民族文化特性的自我认识。其宣扬日本是神国、天皇统治万世一系、日本乃家族国家、基于君民亲情而非建立在社会契约之上,这些特征以及与之有关的风俗传统等国家特质统统被称作“国体”。明治建国之后政治23.2万字
- 会员《阿拉伯研究论丛》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内容聚焦于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外交等方面。本刊以阿拉伯研究论坛为依托,选取学者于论坛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编选成册,以有益于国内阿拉伯研究的积淀。政治10.3万字
- 会员本书重点介绍了当前阿拉伯国家的总体局势,以及这一年多来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对于中东地区和阿拉伯国家来说,2019年是急剧动荡的一年,海湾局势、叙利亚局势和中东和平进程三大“板块”均有异动;展望2020年,中东仍将是多事之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中东也是重灾区,而海湾局势(围绕美伊对抗)和叙利亚局势又面临摊牌。政治13.9万字
- 会员缅甸独立是二战后英国非殖民化决策的特例,被英国视作“缅甸模式”。本书以二战后英国对缅甸的非殖民化决策轨迹为主线,以缅甸政局演化为辅线,综合利用英、美、缅各国政府解密档案及报刊资料,系统考察英国对缅政策从探索、徘徊、过渡、突破到成型的转变动因,分析英国政府内部的意见分歧和整合过程,透视促成英帝国崩溃、转型的内外因素和“缅甸模式”对英联邦体制的影响,并借此深化对二战后东南亚政治版图变迀和新生民族国家发政治19.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