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比较与比附:法制史研究的取径
更新时间:2021-08-13 16:13:30 最新章节:征引文献
书籍简介
受域外学术的影响和内在发展的驱动,近年来法制史研究渐呈活跃态势,无论文献的整理出版还是研究著述的发表,在各专史或各学史的领域都显得相当突出。本书在反思各类专史学史混淆比较与比附状况频出的基础上,从近代中国的案卷、审判、机构改制入手,抽丝剥茧,逐渐近真。一方面比较各方说法,不断接近本事的真相,一方面因缘各方的态度有别,进而考察各方与此事的关系各异,将所谓法制史转化为一般历史的研究,以司法问题为线索脉络,而不以法制史为范围,试图由社会的动态变化中见常情。
品牌:世纪文景
上架时间:2020-01-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世纪文景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经历的革命和危机有什么共同规律?每一次政权解体和崩溃是否有迹可循?美国为何会在21世纪20年代突然经历动乱的高峰期,而下一次的政治危机又将在何时降临?为了揭开历史周期的面纱,历史动力学开创者彼得·图尔钦基于汇编的史料记录,采用数据科学的方法和建模手段,追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中不同“运动部分”之间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网络,试图找到和平与冲突周期性交替的根源所在。在书中,图尔钦首先回顾过历史17.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近代从事西式外交的官员产生于科举的道路,他们是如何“适应”外交这种全新的“职业”的?如何理解清朝外交机构的运作方式与特点?作者从清代档案中钩稽总理衙门、外务部及驻外官员的履历资料,考察其出身、选任、升迁、去向、群体演进等系列问题,构建并展现出晚清外交人员从起源、发展到所谓“职业化”外交官群体形成的全过程。“外交官”是一个研究薄弱的群体,本书的研究为今后的晚清外交史研究奠立了基础。史学理论27.9万字
- 会员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面临着西方的巨大冲击,许多知识分子以经历了“明治维新”后已经“现代化”的日本为媒介,直面西欧文化。本书即主要考察谭嗣同、章太炎、熊十力、梁漱溟和艺术家李叔同(弘一法师),在面对时代课题与西欧思想的冲击时,如何进行中华民族思想与哲学的建构,以及在此过程中他们的精神轨迹,特别重点关注他们的思想与佛教的关联。另外,这些与佛教哲学进行思想搏斗的知识分子们都患有“神经”症,史学理论18万字
- 会员“中西交汇”是中外关系的一种状态,也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种角度;“近代都市和乡村”则包含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部。近代中国由于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她的所有变迁几乎都离不开西方因素的影响。本书为2013年10月在杭州召开的“中西交汇中的近代中国都市和乡村”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论文的结集,所收录的论文包含了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多学科的内容,对于近代中外关系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做了多方面和深入史学理论28.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