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推进与整合组织:科学理念、规划实施与整合发展
更新时间:2024-05-21 15:07:53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
书籍简介
自中原城市群战略提出,到中原城市群整合推进,再到国务院发改委《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出台,中原城市群走过三十多年不平凡的发展之路。本书在作者近十年学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参与中原城市群战略演进、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实践,从缘起、整合、规划三个视角分析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时代特点、空间演化、发展路径等。本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时空演进视角,分析中原城市群的成长基础、发展历程和空间演化,介绍中原城市群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基于整合视角,分析中原城市群的整合基础、整合实践、整合成效,反思中原城市群整合过程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第三部分从未来规划建设视角,从时代背景、规划核心内容、建设路径等方面详细分析中原城市群规划建设的重点。本书可供城市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区域经济、城市规划、城市地理等专业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参考。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丁志伟
最新上架
- 会员结合我国现状及发展实践,对口协作对区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对口协作产业园起到带动及辐射当地济的作用。本书通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从政策、产业、空间、管理、招商、运营、投融资等多维度结分析对口协作产业园验,并通过具体案例突出典型对口协作产业园的及亮点,以期为区域合作发展提供一条可、可供参考的路径。经济15.3万字
- 会员《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影响机理及空间关联研究》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通理论、西方经济学流通理论和现代化理论对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行研究,评价了当前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分析了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影响机理与空间关联特征,对推进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书运用文献研究法、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经济10.4万字
- 会员《2024年重庆经济展望》是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经过深入仔细的调研分析,对2023年重庆经济运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通过区县信息系统等交流渠道,邀请市内部分中心城市和经济开发区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组织市内外有关经济专家和学者展开研讨,将成果结集出版。本书是社会各界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把握重庆市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和行业发展动态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书整体结经济59.9万字
- 会员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桂东地区和粤西地区主要城市共同的发展机遇。本书从区域经济研究的角度,对玉林市周边三个城市群发展情况和玉林市主要产业平台、开放平台做了系统分析,并借助2015年到2019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竞争力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本书通过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用数字说话,对研究城市有了比较直观、清晰、准确的理解和认识,找准了研究城市的经济16.1万字
- 会员《重庆科技创新指数报告》是重庆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重庆科技战略研究基地成果,也是迄今重庆持续时间最长的评价报告之一。报告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局指导,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和重庆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研究编印。《重庆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23》基于政府公开的2022年统计数据,通过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发展5个一级指标,基础条件、科技意经济8.1万字
- 会员本书以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国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2018—2022)、“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凉山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凉山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攀西彝族地区乡村振兴人发展的困境为依据,通过系统调查和深入研究,摸清攀西人口流出的状况、乡村振兴的形势以及人才需求和人才发展的现状,梳理攀西彝族地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求,研究并提出攀西民族经济13.6万字
- 会员本书围绕“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一主题,构建了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建立了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分析了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状和困境,从整体和分类视角系统地提出了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缓解生态脆弱区人地矛盾、实现内蒙古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经济15.8万字
- 会员现代服务业向城市聚集,是后工业时代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城市聚集经济特性和服务的基本属性是把服务业与城市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内在机制。成都服务业较为发达,2021年全市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6.4%,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本文拟分为六个篇章:第一篇章主要梳理服务业和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发展趋势;第二篇章分析成都服务业发展的时间演变;第三篇章分析成都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第四篇章分析成都服经济17.8万字
- 会员本书选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对该区域进行城乡融合的现实逻辑、发展特征、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的研究。本书分为四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主要内容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为第四章,主要内容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的战略意义、现实基础及实现逻辑进行剖析。第三部分为第五章,主要内容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融合水平测度与问题分经济14.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从区域发展不协调现象的涌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理论解析。在新发展阶段,结合中国特殊国情背景,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传统、政策脉络、目标体系、现实约束、空间层次等方面建构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逻辑框架。从空间层次上看,陆域与海域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格局,流域的协调发展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跨行政区协调发展是特色国情下的协调主线,边缘区域15.4万字
- 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系列报告”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项目号13@ZH001)、“社科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色达县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色达作为川、甘、青三省交界区域,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步从贫穷落后地区发展成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本书以色达县地区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当地的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畜牧业生产、旅游业发展、教育发展、扶区域19.2万字
- 会员《跨越的7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发展70年研究》一书共10章,胀版后约20万字。本书分10个章节总结分析广西70年的经济发展的10个方面,涉及广西社会经济概况与要素禀赋分析、经济发展支持政策、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演化、产业发展、金融贸易发展、对外开放、扶贫与脱贫、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及战略构想等。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研究分析广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资源禀赋优势与劣势、区域17.6万字
- 会员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是相伴而生的,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产业集聚因素不容忽视。基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内生互动的理论模型,根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四个待检验理论假说,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不同区域产业集聚形成与演化具有其内在规律性,受到区域特征因素的深刻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受到产业区域9.4万字
- 会员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项目成果。书稿除导论和后记之外,主体部分共九章:那曲县概况,那曲县经济发展与牧业发展状况,那曲县生态环境保护,那曲县社会事业发展,那曲县特色文化建设与交流及旅游发展,那曲县牧民和居民生活,那曲县宗教信仰状况及变化趋势,那曲县社会维稳与综合治理,典型案例调研分析。书稿在现有充分资料的基础上,对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典型案例作了详尽介绍,同时予以形成原因等方面的学理分析,区域24.5万字
- 会员本书由理论篇、评价篇、路径篇、对策篇构成。第一章为理论篇,简要梳理生态经济理论与生态文明思想。第二章、第三章为评价篇,通过开展青海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初步评价,并与丝路经济带其他相关省区做横向对比,进而对青海省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做综合评价。第四章和第五章为路径篇,分别探讨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和绿色发展路径。第六章为结论与对策篇。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很好的案例应用价值。区域1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