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苏轼的自我认识与文学书写
更新时间:2025-04-22 17:10:09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苏轼的自我认识”是既往研究中较为忽视的考察角度,却可能为深化苏轼研究提供一种不同于纯粹客位评判的新思路。本书通过文本细读,梳理整合苏轼文学书写中关于自我的信息,依循从文本现象、人生实践到思考生成的论述逻辑,从多个侧面呈现了苏轼自我审视下的个体形象与人生状态。首先分析苏轼笔下大量存在的自称、自喻、自嘲、自许等自我表达现象,继而以仕宦体验、社会关系、自然观照作为苏轼人生实践的重要对象,探知他在具体情境中的自我体认,在此基础上,围绕苏轼某些重要的思想命题,展现他如何以主体性思考维护自我的内心安宁,并抉发生活实践对其思考生成的启迪意义。本书经由苏轼反观自我的视角,努力拼合其“冷暖自知”的人生痕迹,使苏轼的丰富面貌与生命体验得到了相对深细的揭示。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宁雯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的逻辑起点建立在对人类历史长河中男权中心文化统治下女性历史境遇和文学境遇的认识上。在充分吸收借鉴四十年来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全球化语境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为背景,聚焦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1895—2020年)120多年来中国妇女解放思潮与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之间互为因果、互为依存、互动发展的紧密关系和发展态势,梳理百年来各个时期妇女解放的思想脉络,并对各时期重要节点递次文学32.2万字
- 会员当代英国著名小说家缪里尔·斯帕克被著名评论家大卫·洛奇和弗兰克·克莫德分别誉为“她那个时代最有天赋和创新精神的英国小说家”和“她那一代人中最有魅力的作家”。斯帕克曾经3次获得布克奖提名,并且都进入了最后的6人决选名单。本书结合社会历史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空间理论及文本细读的方法,在介绍了斯帕克的生平与创作生涯之后,总结了她的小说美学和创作理念;并探讨了斯帕克的小说主题及小说艺术;最文学21.3万字
- 会员本书以“文学中的城市”为主题,展开“十七年”(1949—1966)文学的城市表述研究。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考察“社会主义文学”与“城市”这个资本主义“场域”之间冲突、顺应、分野的意识形态聚合过程,进而探求一种“社会主义城市”的文学表述。尽管在这种表述背后,暗藏着“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性和内在焦虑,却是从中分析中国社会主义遗产和教训的绝佳视角。文学17.2万字
- 会员本书基于跨文化视阈和主题史脉络,沿着生命超越主题原型及其置换变形的历史轨迹和逻辑进程,考察了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内涵,梳理了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嬗变的不同形态和基本框架,建构了生命超越主题的研究体系。通过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的发生学解读,追索生命超越主题形成的意识诱因和物化形态;通过其原型学阐释,发掘生命超越主题的原型意义;通过其所反映的形上诉求,探讨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的象征谱系文学25.7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国际汉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几十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的一个选集。全书分“古代文学史论”“古典·红学探谜”“古典·聊斋撷英”“海外汉学·汉文学史论”凡4个部分、1个附篇,共25篇。“古代文学史论”6篇,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宏观层面上的一些纵向的或断代的重要专题的研究;“古典·红学探谜”6篇和“古典·聊斋撷英”6篇,是对作为世界汉学“显学”的红学即曹雪芹和《红楼梦》研文学21万字
- 会员宫廷文化贯穿于唐五代词的发展始终,对词体发生史的建构有重要意义。本书从词的起源问题切入,以唐五代不同发展阶段为横断面,探讨宫廷文化与唐五代词的发展演变关系,具体论述了五个问题:隋代初唐的宫廷文化与词体发生的准备、盛唐的宫廷文化促进词体的形成、中唐的宫廷文化使词体呈现过渡性特征、晚唐西蜀的宫廷文化奠定了词体的基本范式、南唐的宫廷文化促成了五代词的兴盛。唐五代词以宫廷文化为主要题材,具有鲜明的宫廷文化文学13.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