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日藏林语堂《红楼梦》英译稿整理与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8 11:17:35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本书整理和研究了作者在日本发现的林语堂《红楼梦》英译稿,是首部系统研究林稿的学术专著。研究篇考证了翻译底本与历程,回答了林语堂未直接出版译稿而在日本转译出版的疑问;指出林语堂的翻译与研究相互映射,翻译《红楼梦》既是其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毕生追求之体现,亦是其呼应而又有别于主流的红学主张之呈现。林稿情节整合衔接自然,译文简明地道,重视再现日常细节、传统文化与诗意等,保全了核心的文学性。其中的叙事重构与人物形象变异等反映了东西文化差异,亦投射了林语堂的个人经历与审美倾向。内部研究结合与英、德、日等其他外文译本的比较研究可知:林稿是一个成功的编译本,重视后40回与侍女故事是其有别于其他编译本的两大特征。整理篇的22个表格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原文与译文对照表,及林稿注释、修改笔记等,以期为林语堂研究、红学研究、中国文学外译研究等提供参考。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俄罗斯文学是该国思想文化的载体。本书研究了“布克奖”“巨著奖”得主弗·马卡宁、维克·佩列文、塔·托尔斯泰娅、尤·波利亚科夫等作家代表作中由“新多余人”、沉沦者、“地下人”和传统守望者构成的“现代知识分子”成长图谱,以及“现代知识分子”之信仰异变、反乌托邦思想、虚无主义思想和后现代思维。本书透过文学中的知识分子问题,阐释了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对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俄罗斯人精神世界产生的影响和俄罗斯社会文化文学22万字
- 会员戏剧在外国文学中,特别在西方文学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虽然到了二十世纪,戏剧已经有走下坡路的趋势,但总体来说,戏剧在西方史上属于文学的精华,艺术的桂冠。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对外国戏剧的翻译、演出和研究都非常重视。文学30.2万字
- 会员本书在“现代”与“反讽”两个关键词的观照下,既讨论中国禅宗思想,又讨论武侠文化,还兼及当下各种典型文学案例。目的在于,将某种文化内的最高精神产品,与普通的、世俗的精神产品进行并置解读,在公认悬殊极大的不同对象中寻找共性,探讨他们是如何又为何同样始于“现代化经验”,而终于向“反讽美学”开掘的。以此种种,本书期望通过观察文学与文化中相反相成的侧面,及其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伪”交错文学20.2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对著名作家张平的一系列代表性小说作品,诸如《姐姐》《祭妻》《法撼汾西》《天网》《抉择》《孤儿泪》《国家干部》《重新生活》等的深度文本细读,一方面结合相关的生平传记资料,另一方面也把作家纳入总体的新时期文学思潮发展演进过程之中,展开具有综合性的全面研究,并最终提炼概括出张平文学写作的基本特质。张平的小说创作先后经历了“家庭苦情”系列、“社会问题文学作品”和“政治小说”这样三个不同的发展的阶段文学35.8万字
- 会员本书为第十三辑,设有诗文研究、戏曲小说研究、文献考辨三个特色栏目。主要刊发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优秀首发学术成果,着力呈现海内外明清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文学29.9万字
- 会员本书以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所提出的“地方性知识”和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为方法,进入马华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星洲日报》文艺副刊(1988-2009年)空间,从传媒与文学的关系角度探讨二十年间马华文学思潮在主体性建构焦虑中由“马华文学”向“文学马华”的审美嬗变。在这种审美形态的转换中,文艺副刊始终作为马华文学权力场域隐形的结构性力量介入和干预其中。而由于“小文学”的马华文学主要栖身在以文化为中介文学27.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