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资源基础理论

在以资源为主要投入要素的价值创造活动中,企业的竞争必然会由产品层面的竞争延伸到资源层面的竞争。产品竞争与资源竞争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决定企业效益水平和盈利能力,而后者则在相当长时期内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Collis和Montgomery,1995)。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竞争优势来自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多独特的、有价值的、无法模仿的、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和能力(核心技术[123]、动态能力[124]、吸收能力[67]等),从而能为顾客提供更优的价值(Barney[125],1991; Grant[126], 1991)。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源于联盟伙伴的资源来建立竞争优势[90]。从本质上讲,两个假设可以支撑这一理论:①企业资源具有异质性;②这些资源在企业间是不能完全流动的。因此,资源能力的差异会带来企业获利能力的差异。

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投入,根据其所在关系可以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这两类资源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企业资源基础。从根本上讲,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最终取决于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融合能力,而内部资源属于企业内生变量,相对稳定,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企业嫁接外部资源的能力显得尤为突出,而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则成为企业获取外部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当企业进行结构调整或开展多元化经营活动时,通过联盟方式获取外部资源往往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战略联盟是连接市场与企业的中介,发挥着“组织化市场”的功能,因而较好地体现了信息化时代把市场竞争和组织管理关联一体、综合运作的要求。从资源基础理论来解释联盟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同质资源共享、异质资源互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1)同质资源共享。通过建立联盟可实现同质资源相互共享,企业加入联盟的动机就是希望通过整合合作伙伴或联盟共享性的资源来降低成本、分散战略风险,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源源不断的利润[55]

同质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研发的规模经济效应。当合作各方可以共享便利条件、设备、技术等资源的时候,在联盟关系中实现规模经济就成为可能,如开发同类技术的企业横向联合,各自的技术优势在研发规模扩大的条件下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另一方面,资源共享使得企业资产专用性的效率得以充分发挥。资产专用性包括专用设备、专有技术、人力资源的专用性投资等,一旦作出投资决定,再改作它用的难度相当大,因此,通过联盟有效地共享和利用这些专用资产,能够提高研发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

(2)异质资源互补。由于资源在各企业间是不均匀分布的,不同的企业可能拥有完全异质的资源。相对于企业不断提升的发展目标来说,任何企业不可能完全拥有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在资源和目标之间总存在某种战略缺口。当该企业自身资源无法满足其成长需求时,它就会主动向组织外部寻找这种资源。通常表现为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Chung, Singh和Lee[127](2000)认为,企业倾向于通过与其他企业资源技术的结合,共同形成联盟,以提高经营绩效并创造价值。因此,对合作伙伴的技术、能力等资源的依赖,是企业进行知识共享的动力之一。

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某种形式的联盟,可以获取外部资源,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获取外部互补性资源是企业发展现有资源、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联盟,充分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集中资源于自身核心业务,也就是集中在那些使它们真正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技能和知识上,在弱势技术方面与该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如一个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中需要某项专利技术,而另一企业正好已开发出此项技术,通过结成联盟各负其职,可以大幅度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联盟为同时通过竞争和合作来聚集资源提供了基础。企业的竞争优势可能来自与竞合伙伴、供应商、顾客之间隐性、难以模仿的合作关系。市场环境的复杂变化使得企业需要经常从竞合伙伴那里寻求互补性资源,特别是当这些资源对创新过程很重要却又很难获得时,同时还可以基于这些资源创造出新的资源。

(3)资源优化配置。传统的市场机制往往根据竞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分配资源,而传统的组织则是根据企业组织管理的目标来配置资源,两者都不能使资源的获取成本降至最低。联盟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使企业资源运筹的范围从企业内部扩展到外部,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带来资源的节约并提高其使用效率。各企业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交换所需的特定资源。联盟各方利用协调、合作效应,在资源的交叉、融合中创造出高附加值的结合效应,从而使企业赢得强大的技术竞争力,增加新的创新机会。

竞争优势需要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并创造新的资源。战略联盟能发挥乘数效应,通过对联盟内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实现要素的共享,从而保证从投入到产出全过程的“节约”。当这种多主体和多组织相结合的联盟形式跨越行业界限时,能更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企业重新组合资源、培育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联盟,缓减了以往各单体企业之间激烈的对抗性竞争,减少了因对抗性而产生的资源浪费,并整合了联盟成员的企业优势资源,达成优势互补、知识缺口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有效地规避企业的市场风险,提高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