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研究
- 郭丽君 李尚群 刘辉
- 2274字
- 2025-02-21 17:43:03
第一节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若干模式
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发展关系,是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模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这种解释只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理解,具体到产学研合作模式,指的则是产学研合作参与主体之间对接的具体方式。关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了划分。原长弘将产学研合作模式按契约关系分为技术转让型、委托开发型、联合开发型和共建实体型四种;王娟茹等将产学研的直接合作模式分为技术协作型、契约型、一体化型三类;谢科范等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分为成果转化、项目委托、人才培养三种传统模式与合作研发、平台运作、战略联盟、人才流动四种现代模式。在总结分析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后,本书在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地方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分为技术与咨询服务、合作开发、大学科技园、技术转让、校办产业或实践基地、合作教育等几种模式。
一 技术与咨询服务模式
技术与咨询服务是地方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主要是由合作各方通过协议来确立合作关系,并遵循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和互利有偿的原则,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技术服务是由合作方为改进产品结构、改良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资源能耗、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安全操作、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问题而进行的服务性合作,咨询服务是由合作方为特定的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评价分析以及知识传授等所进行的咨询性合作,其中包括技术培训等。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产学研各方相对比较独立,合作方式简便,各方责任明确。这种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各方在技术和资金上的优势,既能够促进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又能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能够降低高校科研资金不足和企业产品研发的风险。
【典型案例:湖南农业大学为“永兴冰糖橙”提供技术与咨询服务】
湖南华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湖南省永兴县,是一家集种植、采购、加工、营销、仓储及配送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公司总部占地44亩,厂房面积2.3万平方米,自有冰糖橙种植基地3500亩,合作基地12500亩,净资产5800万元。公司主营中国驰名商标“永兴冰糖橙”,兼营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休闲农庄建设及农业投资等项目,聘请了中国柑橘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柑橘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邓子牛担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于2011年8月6日与政府签订了《永兴冰糖橙商品化处理暨交易中心项目开发协议》合同,共同将永兴冰糖橙这个品牌推向全球。
永兴冰糖橙种苗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的管理模式于2008年成功组建,公司投入资金780万元,在邓子牛教授指导下建设了永兴冰糖橙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中心占地面积200亩,建成育苗网室7260平方米,连栋温室2016平方米,生产生活用房800平方米,年可出圃优质无病毒冰糖橙种苗40万株。中心聘请邓子牛教授为技术顾问,并长期与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柑橘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进行技术合作,2010年由中心与国家柑橘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合作开发的《无病毒冰糖橙优系的繁育技术》经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荣获湖南省郴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黄泥涌水万亩冰糖橙标准化果园是永兴县冰糖橙基地建设的示范园。依托湖南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撑,示范园按照“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标准化生产,采取“政府引导、资金整合、市场运作、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分步实施”的先进运作模式。自2007年至今,共投资3000万元,已建设好标准冰糖橙园1.1万余亩。2011年通过农业部永兴县冰糖橙标准果园的创建,示范园内全部实施了“三挂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并结合永兴县“中央财政支农整合资金支持冰糖橙特色产业建设项目”,投资300万元用于核心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示范园年产冰糖橙1.6万余吨,产值逾1.6亿元。
【典型案例:南京农业大学、淮海工学院为江苏连云港市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与咨询服务】
2003年,连云港市与南京农业大学、淮海工学院、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省海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实施“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聘请107名农业科技专家(其中南京农业大学96名)担任全市107个村的科技经济发展顾问,进行长期合作、定点服务,帮助各村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标准农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农科教互促进的科教兴农、致富农民的新路子。据统计,几年来,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在连云港市建立科研成果试验推广基地37个,专家教授赴连云港1100多人次。在专家教授的帮助之下,连云港引进新品种296个,推广新技术547项,先后建立了赣榆欢墩芦笋、门河药材、东海黄川草莓、石梁河葡萄、灌云南岗甘薯、伊芦浅水藕、灌南林业等一大批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立了蜜桃、家禽、对虾、梭子蟹等农、禽、渔业17个标准化示范区,有70多个农产品、10多个禽产品、20多个水产品基地被省认定为无公害基地,有22个产品被省认定为无公害产品,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由江苏省海水水产研究所、淮海工学院专家教授共同指导的赣榆县榆城集团水产养殖项目,已辐射100多家育苗场,提供就业岗位1540个,带动近万名农民增收致富;灌云兴云集团在南京农业大学专家指导下,以风鹅生产为主业,辐射周边十多个乡镇近千户农民种草养鹅,养鹅户平均每年收入近万元,多的达十多万元,兴云集团也步入了集孵化、养殖、加工于一体的鹅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目前,连云港共有农业龙头企业61家,其中有17家是“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开展后培育起来的。同时,“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始终把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利用各地职教中心、农民夜校等,开办“农民致富讲习所”,采取集中授课、咨询讲座、科技大集等形式,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知识和实用技能,引导农民走科学致富之路。另外,连云港还与南京农业大学一起,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打造了一批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初步实现了教学科研与地方经济建设、科技创新与推广普及的有机结合,推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已经和正在成为科技人员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讲台、施展才干的舞台、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对此,中国科协给予了很高评价,称之为“全国首创的科技兴农之举”,并在全国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