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发达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成为了社会综合体的核心要素,高等教育、科技与经济的传统界限变得日益模糊。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然而,大学如何更有效地参与科技创新则需要探寻适切的途径。产学研合作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也正因为如此,产学研合作开始成为一个热点议题。事实上,产学研合作也是一个介于多个学科之间的问题,其中隐藏着当今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许多奥秘,引起了高等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科学技术学、公共政策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者的关注。

大学作为社会的轴心机构,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合理性毋庸置疑,这种合理性不仅在理论上能够得到充分的论证,而且在实践上也能够得到大量成功个案的支撑和印证。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激发和强化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而且也为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同时也能够拓展和优化教育资源,从而提升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的职能都与产学研合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局面。事实证明,许多大学受益于这种良性循环,整体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鉴于产学研合作本身正在发挥特殊的功效,推进产学研合作也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政策导向。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流精神,而科技创新则是创新的核心领域。中国是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正走在一条通往未来强国的道路上。建立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当下极其紧迫的任务,也是一种国家发展战略。这正是产学研合作的现实语境和历史机遇。可以预期,产学研合作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并实现新的超越。

大学作为探索和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聚集了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因而成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一环。如果缺少大学的参与,或大学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低下,产学研合作的链条就有可能断裂。因此,大学是影响产学研合作的关键变量。在产学研合作领域,湖南农业大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成效显著。湖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学和生命科学为学科特色与优势的地方本科院校,一直以来,坚持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合作模式,其产学研合作整体呈现出立体化、市场化和多样化等特点,产生了持久的社会影响和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2014年由该校牵头组建的“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被成功认定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本身是一个极佳的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个案,对这一个案进行理论解释和实证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鲜明的现实意义。

本著作围绕大学参与产学研合作这一主题,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框架,既有理论的阐释,也有实证的分析,其中对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模式、运行机制、治理策略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为当前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提供启示。本著作由湖南农业大学从事高等教育学、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等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共同完成。由本校的教师来研究本校的问题,这是一种院校研究的立场,也是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研究范式。期待这本著作在学术交流网络中得到更好的交流和检验,也期待后续的拓展与补充研究能够尽早面世。产学研合作是一个正在敞开的研究领域,相信会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并涌现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