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五章檐下春秋**

谷雨后的青苔悄悄爬上东墙根时,乞丐已经能在院子里劈柴了。他总把那条空荡荡的袖子扎在腰带上,断臂处新长出的嫩肉泛着奇异的青灰色。宋大牛注意到,每次教石生辨认药材后,乞丐都会躲在灶台后咀嚼某种漆黑根茎。

“这是苦参,能清心火。“乞丐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叶片形状,石生立即从药篓里准确翻出对应的药材。孩子沾着泥巴的小手忽然停顿:“师父袖子里藏着甜味儿。“

乞丐浑身一颤,半块麦芽糖从袖袋滚落。这是他今早在镇上用草编蚱蜢换的,油纸包上还留着铁器铺王掌柜的牙印——那铺子门前常年挂着七曜阁的青铜铃。

暮色漫过窗棂时,乞丐会教石生看云识天气。他们并排坐在褪色的春联上,看晚霞把碎云染成芍药花的形状。“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石生跟着念,手指无意识地在青砖上勾画。那些湿润的砖缝里竟钻出细小的嫩芽,在师徒俩的衣角上投下蛛网般的影子。

---

**夜半灯影**

宋大牛发现米缸里的陈米总不见少。直到某个起夜时分,他瞥见西厢房透出萤火虫似的光。乞丐正用断臂压着《青囊经》残卷,指尖蘸着某种荧蓝液体在墙上演算星图。石生蜷在他腿边熟睡,怀里的北极星佩随着呼吸明灭。

“二十八宿对应人体穴位...“乞丐突然剧烈咳嗽,嘴角溢出的血滴在石生额间。那血珠竟化作朱砂色的星点,顺着孩子鼻梁滑进衣领。墙上的星图仿佛活过来般开始流转,映得满室生辉。

五更天鸡鸣时,乞丐会准时消失。石生醒来总能闻到枕边有艾草香,有时是半只竹叶编的蚱蜢,有时是沾着露水的野山杏。直到芒种那天,他在师父换下的绷带里发现片金箔,上面印着七颗滴血的星辰。

---

**夏至惊雷**

蝉鸣最盛的午后,乞丐开始教石生调配石散。他们用捣药杵研磨三色石料,瓦罐里腾起的粉尘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要逆时针研满三百六十转。“乞丐的独臂忽然痉挛,药杵砸在石生拇指上。

血珠滴进瓦罐的刹那,所有彩石粉末突然凝结成晶簇。乞丐脸色煞白,这些本该需要地火淬炼三日才能成型的石髓,此刻正在孩子血滴中疯狂生长。窗外传来乌鸦刺耳的啼叫,七只黑羽红喙的怪鸟落在篱笆上,脚爪都拴着青铜铃铛。

当夜暴雨倾盆。乞丐把石生裹在蓑衣里摸黑上山,教他辨认夜光苔与萤石矿脉。孩子指尖拂过的岩壁次第亮起幽光,仿佛沉睡的星河被悄然唤醒。“记住这种感觉。“乞丐的声音混在雨声里,“灵石认主时,地脉会唱歌。“

他们在山洞里烤火时,石生发现师父后背浮现出诡异的星图。七处陈年箭伤排列成北斗状,最末端的伤口还在渗血。当他伸手触碰时,那些疤痕突然灼热起来,惊得乞丐打翻了药篓。

---

**秋别无声**

白露前夜,石生在睡梦中被浓烈的药香惊醒。乞丐正在院中熬煮一锅紫黑色药汁,扔进去的毒蝎尾针发出噼啪爆响。孩子扒着门缝看见师父往药汤里放入北极星佩,七彩光芒照亮了他脖颈处蔓延的青黑色石斑。

“该走了。“乞丐对着虚空喃喃。晨雾中传来熟悉的青铜铃响,这次却是从宋大牛新买的耕牛颈圈上发出的——赶集时有个戴斗笠的男人硬塞给他的。

第二天石生醒来时,枕边放着完整的《地脉札记》。书页间夹着根银针,针尾雕成七星连珠的样式。灶台上煨着陶罐,揭开是熬成蜜色的秋梨膏,勺柄上刻着歪歪扭扭的“生生“二字。

宋大牛在柴堆后发现件染血的麻衣,袖袋里塞满晒干的鬼针草。这种草药唯独能解七曜阁的孔雀胆毒,而镇上药铺已经断货三个月。

正午的日头忽然暗下来,成群乌鸦掠过茅草屋顶。石生攥着银针奔向河滩,看见师父常坐的青石板上留着卦象:坎上坤下,是为比卦。六道裂痕中有三道渗着血,指向北方天际将散的碎星。

河对岸的芦苇丛剧烈晃动,半截断裂的青铜铃铛挂在苍耳枝头,铃舌上刻着“癸未年七月初七“——正是石生被捡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