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梁山马步水三军定编制

梁山一百单八将封职完毕,众头领尽皆欢喜。

都头领“呼保义”宋江与军师“智多星”吴用、副军师“神机军师”朱武等计议,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山顶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两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

这一改弦更张,彻底去除了晁盖时代的印记。

朱武将马军分为左、右、前、后、中五军,各辖五个马军营,编制都是一千五百人马。

左军“天勇军”,主帅五虎大将左翼虎将“大刀”关胜,副帅八骠骑征东骠骑“没羽箭”张清,副将镇东彪将“丑郡马”宣赞、镇南彪将“井木犴”郝思文、飞枪彪将“花项虎”龚旺、飞叉彪将“中箭虎”丁得孙。

右军“天雄军”,主帅五虎大将右翼虎将“豹子头”林冲,副帅八骠骑征南骠骑“病尉迟”孙立,副将水彪将“圣水将”单廷圭、火彪将“神火将”魏定国、青彪将“摩云金翅”欧鹏、玄彪将“铁笛仙”马麟。

前军“天猛军”,主帅五虎大将先锋虎将“霹雳火”秦明,副帅八骠骑执锐骠骑“急先锋”索超,副将镇山彪将“镇三山”黄信、赤彪将“火眼狻猊”邓飞、白彪将“锦豹子”杨林。

后军“天威军”,主帅五虎大将合后虎将“双鞭”呼延灼,副帅八骠骑披坚骠骑“青面兽”杨志,副将镇西彪将“百胜将”韩滔、镇北彪将“天目将”彭玘、黄彪将“锦毛虎”燕顺。

中军“天立军”,主帅五虎大将中军虎将“双枪将”董平,副帅八骠骑征西骠骑“美髯公”朱仝、征北骠骑“九纹龙”史进、副将虎彪将“跳涧虎”陈达、龙彪将“白花蛇”杨春。

左、右、前、后、中五军总共七千五百马军。

另有特种独立马军部队:

八骠骑亲卫左骠骑“小李广”花荣的“神箭营”三百人马;

八骠骑亲卫右骠骑“金枪手”徐宁的“金枪营”三百人马;

左骑卫“小温侯”吕方、右骑卫“赛仁贵”郭盛的“虎豹骑”五百人马。

三支特种独立马军部队共计一千一百马军。

步军分为野战军和守山军。

野战军有两个军,各辖五个步军营,编制都是两千五百人。

左军“天孤军”,主帅两仪天将耀日天将“花和尚”鲁智深,副帅八卦神将天覆神将“赤发鬼”刘唐、虎翼神将“插翅虎”雷横、风扬神将“黑旋风”李逵,副将灭飞将“丧门神”鲍旭、落雨飞将“八臂哪吒”项充、穿云飞将“飞天大圣”李衮、刀飞将“操刀鬼”曹正、虎飞将“病大虫”薛永、武飞将“没面目”焦挺。

右军“天伤军”,主帅两仪天将明月天将“行者”武松,副帅八卦神将云垂神将“病关索”杨雄、龙飞神将“拼命三郎”石秀、地载神将“浪子”燕青,副将魔飞将“混世魔王”樊瑞、青飞将“青眼虎”李云、定飞将“打虎将”李忠、快飞将“金眼彪”施恩、白飞将“白面郎君”郑天寿、花飞将“小霸王”周通。

守山军分成六路,分别把守一处关隘,每个关上都是一千人。

南山第一关——“宛子城大关”最为重要,由八卦神将鸟翔神将“两头蛇”解珍、蛇蟠神将“双尾蝎”解宝兄弟二人把守;

南山第二关——“断金亭关”在半山腰,由龙飞将“出林龙”邹渊、独飞将“独角龙”邹润叔侄二人把守;

南山第三关——“寨前关”在山顶,由急飞将“毛头星”孔明、暴飞将“独火星”孔亮兄弟二人把守;

东山关由金刚飞将“云里金刚”宋万、巨灵飞将“摸着天”杜迁把守;

西山关由石飞将“石将军”石勇、巨飞将“险道神”郁保四把守;

北山关由福飞将“铁臂膊”蔡福、庆飞将“一枝花”蔡庆兄弟二人把守,兼管监押犯人和行刑。

野战步军和守山步军总共一万一千人。

步军还有一个特殊的兵种,就是“火炮军”。

“神机军师”朱武费尽心机把“轰天雷”凌振弄上山,一来是怕蔡京掌握了这门大规模、高效率、恐怖级、热兵器杀伤技术,基本就没这本书什么事了,二来也是想加强梁山军事力量,以备与朝廷长期作战,甚至参与四寇争霸。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火炮虽好,但配制火药的原材料难弄。

火药需要消耗大量的硫磺、硝石和木炭,木炭随处可得,但硫磺只有在产煤的地方才有,硝石更是要到汉中去取。

梁山控制的地域范围狭小,要大量取得这几样东西颇费周折,这就注定目前无力发展最有前途的火炮军。

退而求其次,朱武让凌振先装配了一个五百人的“石砲营”,就像三国时刘晔的“霹雳车”,可以发射石弹,杀伤力、杀伤距离都远远超过弓弩,可以用来加强水泊岸边防御。

然而“石砲营”移动不便、近战能力差,因此朱武又让“小遮拦”穆春率领一个五百人的护砲营,专门守卫“石砲营”。

步军尚余一千二百人,便由军政司众参谋“圣手书生”萧让、“铁面孔目”裴宣、“神算子”蒋敬统御,编成预备军,担任山寨巡防部队。

水军增加了“没遮拦”穆弘为水军头领,加强水军的近战能力。

水军十二位头领、三千将士为梁山水泊作战部队,以水面防御为主,仍根据以往编制,分成“天寿军”、““天剑军”。

“天寿军”主将“混江龙”李俊,副将“没遮拦”穆弘、“船火儿”张横、“浪里白条”张顺、“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玉幡竿”孟康、“催命判官”李立、“霍闪婆”王定六,领军一千五百人,负责综合作战,李俊为水军大首领,统领全体水军;穆弘统领精锐三百水军组成的“凛雪营”,专司船上近战;张横、张顺统领三百人的“凌霜营”,专司水下攻击;童威、童猛统领三百人的“冰霖营”,专司箭矢远程攻击;孟康统领三百人的“凝露营”,专司造船和运输;李立、王定六统领三百人的“凇雾营”,专司谍报探查;

“天剑军”主将是阮氏三雄“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领军一千五百人,是水上对抗、登陆作战的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