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离情梁山再无白面郎君

说罢,朱武拍拍手,只见后堂走出一群女眷,“小旋风”柴进的夫人方金芝、“霹雳火”秦明的娘子花氏、“双枪将”董平的娘子程氏、“病尉迟”孙立的夫人乐大娘子四人簇拥着一个身着华丽服饰的女子出来,身后立着三个英姿飒爽的女头领“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作为主角出场的那名女子,一身耀眼夺目的辽国时装煞是好看,是朱武委托“通臂猿”侯健连夜赶制的,端得是时尚新潮,风流无匹。

梁山众头领尽皆错愕,什么时候梁山上来了这么一个娇媚女子,穿上这身衣服,把梁山山寨之花“一丈青”扈三娘都比下去了。

那女子娉娉婷婷来到宋江面前,盈盈下拜,轻启朱唇,说道:“隐瞒宋寨主这么久,是答里孛的不是,特来向众位首领赔罪。”

宋江将她搀扶起,呵呵笑道:“天寿公主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明明可以靠出身,就是靠颜值也行啊,却非要靠本事,在梁山这小小的山寨做一名头领,让你受委屈了。”

天寿公主:“承蒙各位兄长照顾,在这里一并谢过。”说罢,向满山满谷的百十个头领团团一拜。

众头领这才发现,这个女子就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白面郎君”郑天寿,不禁都大吃一惊,怪不得如此俊俏,原来竟是女儿身,这个玩笑开大了。

天寿公主又对宋江道:“天寿还有个不情之请。”

宋江道:“如今公主已恢复身份,不必客气,但凭吩咐。”

天寿公主本就是契丹人,又在绿林中历练日久,并不扭捏,说道:“我想跟石秀说几句话。”

宋江笑道:“公主请便。”

此时“拼命三郎”石秀尚处于懵逼状态,并不知道郑天寿怎么会变成天寿公主,见她款款向自己走来,众目睽睽之下,心里竟莫名其妙的紧张起来。

“你看我跟十年前可还有些相像?”天寿公主轻声问道。

当初石秀被兀颜光打成重伤,天寿公主陪伴他三个月,相互间感情不可谓不深,后来石秀急于逃出皇宫,心思便不在天寿公主身上。少女多情的时候,少年还处在懵懂期,世上事大多如此。

“若不是如今挑明身份,依稀能看出当时的样貌,石秀实在不敢相认公主。”石秀老老实实地回答。

“是啊,十年了,”天寿公主嫣然一笑,道,“按照中原文化,十者,数之盈,十乃圆满之数,我也该跟过去道别。”

石秀不知如何回答。

天寿公主十五岁时壮起胆子向他示爱,他那时拒绝地理直气壮,因为天寿公主是辽国郎主女儿。天寿公主的勇敢,错付给一个没做好准备的石秀。

天寿公主注视着这个她深爱过的男人,突然抽出吴钩剑,将裙裾下摆割断,丢在石秀跟前,说道:“但愿今生不再相见。”说完转头离去。

石秀知道天寿公主这是断袍绝义的意思,心中一阵惆怅。多年之后他才悟出,天寿公主是辽国郎主唯一的继承人,而石秀立誓要夺回燕云十六州,如果二人能够再见,便是在战场上,所以天寿公主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不想与石秀刀兵相见。

痴情的天寿公主不是深爱过,而是仍然深爱着。但她放下了,深埋心底,完成了从小女子到一代女王的华丽蜕变,破茧成蝶。

天寿公主走到“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面前,曾经的清风山三英就要离别。燕顺和王英已经从朱武那里听说了郑天寿就是天寿公主,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设,并没有吃惊,只是有诸多伤感离愁。

天寿公主道:“二位哥哥……”刚说到这里,她的泪珠就忍不住扑簌扑簌的往下落。

燕顺慌了,急得手足无措,道:“贤弟……别,别……嗐!”

王英道:“这多好,少了个弟弟,多了个妹妹,赚到了。”

燕顺瞪了王英一眼,道:“你就改不了那个死性!”

看着王英嬉皮笑脸的样子,熟悉他脾性的天寿公主突然感觉到什么,问道:“哥哥早就知道我是个女子?”

王英哈哈大笑,道:“别忘了我的感官灵敏,直觉异于常人……”

天寿公主打断他,道:“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王英道:“怂恿你上山的时候。”

“那时候就知道了?”天寿公主道,“那你……你……”

她想说,就你那色狼样儿,怎么没想到对我下手啊,可是问不出口。

王英知道她想说什么,正色道:“我可一直把你当兄弟,别说伤感情的话啊!”

天寿公主又忍不住了,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这些可爱的兄弟们呐,尽管都有诸多缺点,但只这份义气,让天寿公主无法割舍。

王英安慰她道:“去吧,去吧,我的贤弟是辽国公主,想想都能笑出来,哈哈哈哈!”笑着笑着,他自己眼泪也止不住了,呜呜地哭起来,蹲在地上哭。

弄得天寿公主反倒收了泪,陪他蹲在地上,安慰他。

十年,多少个日日夜夜,并肩打家劫舍,一起饮酒笑谈,如今都如云烟般消散。

梁山百十个头领俱都唏嘘不已,女眷们已经哭做一团。

天寿公主拜别梁山兄弟,跟随太真胥庆、欧阳侍郎下山,取道去往辽国。

从此之后,梁山再无“白面郎君”郑天寿,一百单八将变成一百单七将。天寿公主合地煞星之数,为“地异星”,正为她是辽国异族之故。

宿元景、张叔夜已经被惊掉了下巴,辽国公主居然在梁山做了数年头领,这等稀罕事也能遇到,真是活久见。不过看到梁山打发了辽国使臣,宋江答应天子招安,二人松了一口气。

宿元景道:“宋义士既然接了旨,还是早早收拾朝京为上。”

宋江道:“如今天寒地冻,已近年根,不如宿太尉先行回复天子,我等收拾军马,待年后雪化之时,进京面圣不迟。”

宿元景应允,与张叔夜别了梁山众头领,带了开诏,一干人马,自投济州,转道回东京开封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