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宋徽宗钦定高俅征梁山

杨戬奏道:“前番乃是殿司太尉宿元景去梁山招安,对宋江有不察之罪。”

宿元景辩道:“宋江对老臣执礼甚恭,为何段太尉一去,便横生枝节,定是有小人在侧,祸乱朝廷动议,该严加查办!”

宋徽宗一听宿元景话中有话,便又问道:“段太尉去梁山时,是何人随行?”

蔡京怕查出宰相府张干办、殿帅府李虞候参与此事,急忙道:“陛下圣明,都是段太尉步军司的属下随行。宿太尉故意混淆圣听,推卸责任,该送大理寺问罪。”

宋徽宗知道有蔡京及其党徒把持朝政,便是查也查不出结果来,便道:“宿元景前次失察之事,可以再议。现今如何对付梁山,太师可有谋略?”

蔡京奏道:“非以重兵,不能收伏。以臣愚意,必得一员上将亲率大军,前去剿扫,可以克日取胜。”

宋徽宗冷笑道:“如果朕没记错,前月童枢密亲帅五万大军征讨梁山,还不是铩羽而归,谈什么克日取胜?”

童贯跪下奏曰:“古人有云:‘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臣虽肝脑涂地,不敢不尽心尽责。奈何一场大雪阻止,未能如期剿灭梁山,致使有今日之祸。童贯愿再提一支人马,定然不负陛下重托!”

殿帅高俅、太尉杨戬亦皆保举。

宋徽宗道:“童枢密前次出师不利,损兵折将,已经堕了天朝锐气,如何再用,你且退下,须另择良将领兵征讨。”

童贯羞惭满面而退,心中却长出了一口气,他实在不愿再与梁山正面交锋,这些贼寇太折磨人。

宋徽宗道:“此寇乃是心腹大患,不可不除,谁与寡人分忧?”

蔡京奏道:“可着左义卫亲军指挥使、八十万禁军都教头、护驾将军丘岳,右义卫亲军指挥使、八十万禁军副都教头、车骑将军周昂二人领军前往。”

宋徽宗道:“以前三番四次派精兵强将前往梁山,并无胜绩,派此二人去,胜算把握若何?”

蔡京奏道:“两位将军的武艺在天朝当属首屈一指,与梁山贼寇正是敌手,再发禁军精兵十万,可破宋江。”

宋徽宗道:“童枢密亲自领兵,尚且无功而返,区区两个将军,如何服众?不派一个朝廷重臣挂帅,谁肯卖命?”

蔡京对宋徽宗的心思揣摩不透,道:“不知陛下圣意……”

宋徽宗道:“既然太师推荐二位殿帅府的良将出征,不如就让殿帅府高太尉挂帅,梁山可一举而定。”

蔡京、童贯、杨戬不约而同看向高俅。

高俅知无可回避,出班奏曰:“微臣不材,愿效犬马之劳,去征剿此寇,伏取圣旨。”

宋徽宗大喜,道:“既然卿肯与寡人分忧,任卿择选军马。”

高俅又奏:“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非仗舟船,不能前进,臣乞圣旨,于梁山泊近处,采伐木植,督工匠造船,或用官钱收买民船,以为战伐之用。”

宋徽宗道:“委卿执掌,从卿处置,可行即行,慎勿害民。”

高俅奏道:“微臣安敢!只容宽限,以图成功。”

宋徽宗令取锦袍金甲,赐与高俅,另选吉日出师。

当日百官朝退,童贯、高俅送太师蔡京到府,便唤中书省关房掾史,传奉圣旨,定夺拨军。

蔡京道:“今日圣上钦点高太尉挂帅,不知何意?”

高俅道:“既然圣上有旨,高俅便去一遭,或战或招安,可以便宜行事。”

童贯道:“如今隆冬将至,大雪封山,易守难攻,不利进兵。高殿帅可徐徐挑选兵将,来春冰雪融化,再行征伐之事。”

高俅道:“倘若圣上催问,如何回答?”

蔡京道:“老夫嘱托户部尚书王黼,就说隆冬时节,粮草未济,可缓兵三个月,待兵精粮足,再行征讨不迟。”

三人议定,便发数道扎付文书,仰禁军各部领所属精兵十万,克期前赴济州取齐,听候调用。又发文书给济州太守张叔夜,说明天子旨意,早做准备。

梁山上。

由于高廉意外与公孙胜斗法,坠入高唐州护城河里,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朝廷与梁山的关系陡然紧张起来。

“智多星”吴用怕夜长梦多,辞别北京大名府留守司中书梁世杰,带上“神机军师”朱武的准丈人王义一家,来到梁山,让他与女儿、女婿团聚。

梁世杰在如此微妙的政治关系下,对梁山首领团成员吴用留也不是,抓也不是,放他离开是最好的选择,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行。

吴用劝说许贯忠一起去梁山,以他的资历进入首领团毫无阻碍。但被许贯忠婉拒,他说自己闲云野鹤惯了,不愿过深介入乱世各方势力的纷争,吴用也不好强求。

吴用刚回山,将王义一家安顿好,来到忠义堂,就赶上“呼保义”宋江极为罕见地大发雷霆,喝问:“段太尉怎会死在梁山的地盘上,是谁下得手?”

朱武坦然道:“哥哥容禀,招安本是一把双刃剑,有机会也有风险。机会是在天子的授意下,各方力量博弈,有可能让哥哥进入权力中枢,增加他与‘六贼’抗衡的砝码。但风险则是如果一着不慎,梁山兄弟便会成为朝廷斗争的牺牲品,没了梁山水泊的庇佑,极易被奸贼一网打尽。原本宿元景从中斡旋,我等以为或许蔡京等人就是存心招安梁山去打辽国。但从高廉事件来看,朝中有人压根就是想置我等于死地,不给梁山任何机会,这个人就是高俅!十年来,他的所作所为像极了一条蛇,一条隐藏了獠牙的毒蛇。我等兄弟在梁山可以无所畏惧,一旦离开梁山,区区两万梁山军如何能与朝廷百万大军抗衡?段常的嘴脸,就是朝中奸贼内心的真实影射,他们何曾真心实意招安我等,否则,段常敢来梁山如此嚣张?”

宋江听了朱武的一番话,沉默不语。吴用等内心深处反对招安的头领则暗暗喝彩。

朱武见宋江有些动摇,索性趁热打铁,又道:“哥哥素来胸怀大志,朱武只怕哥哥执迷,不听劝告,不得已出此下策,让兄弟们伏路击杀段常,令朝廷奸贼的阴谋无法得逞。哥哥要怪,就怪朱武一人,与众兄弟无干。请哥哥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