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宋辽两大智将正面对决

按照朱武的战略部署,从河北东路信安军到河北西路真定府,蜿蜒五百多里,密密麻麻排列着宋晋联军十支部队,对辽军展开半包围态势。

其中包括信安军张开部队、霸州史文恭部队、雄州王焕部队、保定军徐京部队、莫州卞祥部队、瀛洲欧鹏部队、顺安军李成部队、永宁军董平部队、祁州林冲部队和真定府朱武部队,总计兵力八万六千人马。

朱武部队从瀛洲出发时,“圣水将”单廷圭因病重不能起行。朱武便让留守瀛洲的“神算子”蒋敬派人照顾单廷圭,其余众头领按计划次第出发,前往河北西路。

单廷圭染病亦非一日。

他与“神火将”魏定国原本都是凌州团练使,结为生死兄弟,二人奉朝廷之命,作为“双枪将”董平的副将攻打梁山,最后在“大刀”关胜的劝说下相继加入梁山,位列小彪将,屡立奇功。

单廷圭在与高廉一战中失去法力,也正为此,造成高廉坠城失踪。恐遭高俅报复,单廷圭没有随魏定国一起加入宋江的招安队伍,而是留在了朱武的留守队伍。

魏定国与“毒焰鬼王”寇威同归于尽之后,消息传到北境,不仅地煞星领袖朱武伤心吐血,魏定国的至交好友单廷圭更是悲痛欲绝,从此身染重病,一蹶不振。

待到春暖花开,朱武点将出征时,单廷圭已经病入膏肓,精神恍惚,因此被朱武留在瀛洲养病。

后来没过多久,单廷圭便元神归位,随魏定国而去,也使“水火二将”终究魂归一处,御水之术成为绝响,梁山特种部队玄甲军随之解散,这是后话。

朱武的重新部署给洞仙侍郎带来不小压力。

洞仙侍郎与洞仙文荣、耶律得荣、耶律得华、耶律得忠、耶律得信分别占据河北西路的定州、保州、安肃军、广信军和南京道易州、涿州,总兵力六万三千人马。

无论从兵力,还是主帅和将领的整体素质对比,洞仙侍郎都无法与朱武抗衡。能战胜朱武固然是洞仙侍郎的能力体现,但其中也与朱武对辽屡战屡胜,放松警惕有关,不能证明洞仙侍郎用兵就是强于朱武。

洞仙侍郎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没有被一场胜利冲昏头脑,保持着对朱武的敬畏之心。

因此他制定的战略就是防守反击,在稳固六座城池防御的基础上,伺机对宋晋联军造成有效杀伤。

朱武连接十座军州,宋军呈半包围的状态压迫辽军尚不打紧,关键是这种部署使洞仙侍郎所在的定州城显得过于突出,距离真定府、祁州和永宁军的距离都比保州更近。换句话说,如果朱武、林冲、董平三支军马攻打定州的话,保州洞仙文荣部队都来不及救援。

这就使得洞仙侍郎要在是否放弃定州这件事上做出选择。

如果不放,洞仙侍郎从此别想睡个好觉,枕戈待旦便是家常便饭。如果放弃,等于上一仗好不容易取得的战果,被朱武不费一兵一卒就抢了回去,洞仙侍郎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洞仙侍郎不愧是辽国王牌军主帅,在朱武咄咄逼人的姿态下,不退反进,与阿里奇、咬儿惟康率领两万多辽国铁骑,直奔真定府而来。

他算准了真定府只有朱武率领的一万宋军,就算朱武坚守不出,洞仙侍郎强力攻城也并非没有胜算。

如果祁州、永宁军的林冲和董平两支军马来援,洞仙侍郎正可以逸待劳,趁机打援,先消灭援军。

如果朱武出城作战,凭借大辽铁骑在平原上的冲击优势,赢面更大,就看宋军接不接的住了。

面对洞仙侍郎的强悍回应,就连能征善战的“神机军师”朱武也不禁暗暗佩服,同时也下定决心,一定要设法除掉洞仙侍郎,不然征辽之战,必定不会一帆风顺,而是相当惨烈。

全力以赴,置对手于死地,才是对强劲对手最大的尊重。

朱武下令背城列阵,迎接洞仙侍郎的辽军冲锋。又遣“鼓上蚤”时迁去祁州、永宁军搬取援兵。与洞仙侍郎、阿里奇这样恐怖的组合作战,兵将多多益善。

洞仙侍郎、阿里奇、咬儿惟康杀到真定府城下,见朱武的一万宋军背城列了个偃月阵,兵锋朝外,既有圆形阵的防御强度,又依靠城墙,给骑兵突击造成困难——骑兵突击速度过快的话,会收不住势撞到城墙上,速度过慢又影响冲击力,这就是朱武背城列阵的初衷。

洞仙侍郎也暗暗点头,不愧是燕王朱武,果然不令人失望。

人生最难得一个是知己,一个是劲敌。有时候,强大的对手也许比你自己更懂你自己。

两军对圆,双方主帅都是战术高手,只要不动,就没有破绽,因此谁都不想轻易改变阵形和战术。

现在时间是朱武的朋友,他无所谓等多久,反正“豹子头”林冲、“双枪将”董平两支援军已在路上,拖得越久对洞仙侍郎的辽军越是不利。

洞仙侍郎自然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于是遣手下大将阿里奇出阵邀战。根据以往的经验,目前这支梁山军中,无人是阿里奇的对手,击败甚至杀死对手阵中名将,便可迅速打击宋军士气,取得战术上的优势。

朱武等将领只见对阵皂旗开处,正中间捧出一员辽将,戴一顶三叉紫金冠,冠口内拴两根雉尾,穿一领衬甲白罗袍,袍背上绣三个凤凰,披一付连环镔铁铠,系一条嵌宝狮蛮带,着一对云根鹰爪靴,挂一条护项销金帕,带一张雀画铁胎弓,悬一壶雕翎鈚子箭,手搦梨花点钢枪,坐骑银色拳花马。

那辽将面白唇红,须黄眼碧,身长九尺,可力敌万人。旗号上写的分明:“大辽上将阿里奇。”

朱武身边一个五虎级别的大将都不在,于是八骠骑之一的“金枪手”徐宁出战,横着钩镰枪,骤坐下马,直临阵前。

辽将阿里奇见了,大骂道:“宋朝合败,命草寇为将!敢来侵犯大国,尚不知死!”

徐宁喝道:“辱国小将,敢出秽言!”

两军纳喊,徐宁与阿里奇抢到垓心交战。两马相逢,手中兵器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