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五贼施奸计宋徽宗入套

加上韩存保带来的一万六千厢军,朱武麾下聚集了十万零四千军马。

王焕、韩存保、徐京、张开四大朝廷戍边节度使环绕在朱武周围,另有史文恭、卞祥、苏定、曾涂、曾魁、李成这些高手与一众梁山好汉联手,众星捧月一般。

燕王军可谓兵强马壮,便是南京析津府集结了近二十万辽军,朱武等人也不甘示弱。

辽国南京析津府宣布进入军事戒严状态,城池布防地铁桶也似。

乌利可安、曲利出清、琼妖纳延、寇镇远四将率领五万三千人马赶到析津府,在城外下寨,与南京城互为犄角,钳制朱武的兵势。

宋辽边境的战局变化也传到了东京开封府。

朱武一系列胜利在朝廷里掀起轩然大波,有人欢喜有人愁。

以太尉宿元景、陈宗善为首的一派力挺朱武,纷纷在宋徽宗面前为燕王请功。

而以宰相蔡京、枢密使童贯、殿帅高俅、太尉杨戬、户部尚书王黼为首的一派则对朱武的战功忌惮不已。

他们害怕一旦朱武灭辽,在朝廷里的威望将达到巅峰,无人可与之抗衡,“六贼”苦心经营十数年积攒的权势,也将易主。

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接受的结果。

正在这时,前线又传来消息,辽军放弃西京道九州,然而,晋军主帅孙安、邬梨率先占领西京大同府,驱逐了韩存保,继而晋军控制西京道全境。

老奸巨猾的蔡京,立即嗅出其中有阴谋的味道,他决定将计就计,破坏朱武所向披靡的前进势头,操控战局走势。

这一日,蔡京同童贯、高俅、杨戬、王黼密谋已定,结伴觐见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正自烦恼,他亲自挑选的接班人、梁山第二代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失踪多年后,如今居然卷土重来,重新占据梁山,并且借助王瑾挖出石碣之势,名声大振,一举占领十座州府,军势直逼楚王王庆和圣公方腊。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不容易大宋在宋辽、淮西、江南三个战场上都取得优势,结果梁山晁盖在这当口犹如一把尖刀,插在大宋的背后。

宋徽宗听内侍报告,宰相蔡京等人求见,挥挥手让他们进来。

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王黼鱼贯而入,罗拜于地,山呼万岁。

宋徽宗让众臣平身,道:“今日无朝,太师何故觐见?”

蔡京道:“臣接到奏章,说燕王挟连胜之姿,率军直逼辽都南京析津府,特来向陛下贺喜。”

宋徽宗道:“燕王胜势,朝野皆知。若只为此事,太师必不肯前来。还有何事要禀报于朕?”

蔡京道:“陛下圣明。宋辽之战中,确有一事存在隐患,老臣不敢不奏。”

宋徽宗不耐烦道:“有话直说。”

蔡京道:“是。晋王田虎在燕王朱武的斡旋下,臣服于朝廷,与燕王组成燕晋联军,与辽国军队大战于南京道和西京道,屡获胜利。如今辽军退守南京析津府,晋军却趁机占领西京大同府,驱逐了原本应该代表朝廷接收大同府的节度使韩存保。晋军现已扫清西京道全境,朝廷派遣大军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却为田虎做了嫁衣裳,老臣心有不甘!”

宋徽宗当然知道这件事。但由于燕云十六州上百年来都在辽国手中,在彻底消灭辽军之前,宋徽宗没敢奢求能收归朝廷,因此没把晋军暂时占领西京道当回事。

现在听蔡京这么一说,宋徽宗也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蔡京察言观色,见宋徽宗已经被说动了心思,又道:“河东路早已是晋军势力范围,田虎占据西京道之后拓土千里,军势益厚。倘若任其做大,就算灭了辽国,又树立一个晋国,于我大宋何益之有?”

宋徽宗道:“太师是什么主意?”

蔡京道:“依老臣之见,趁晋军占领西京道未久,基础尚浅之际,陛下传一道旨意,令燕王前往大同府接收西京道,遏制田虎的非分之想。”

宋徽宗并不糊涂,道:“燕王陈兵南京道,正在征辽的紧要关头,焉能弃南京析津府于不顾,却前往西京大同府,岂非舍熊掌而取鱼?”

高俅在一旁接住宋徽宗的话头,道:“陛下圣明,太师此言差矣。”

“哦?”蔡京一皱眉,装作不悦。

高俅连忙道:“西京大同府怎能与南京析津府相提并论,田虎偏安一隅,也不能与辽国同日而语。依臣所见,辽国非燕王不可与敌,燕王万勿轻动。关于西京道,可另派能臣前去与晋军交涉。”

此言宋徽宗听着比较顺耳,便问道:“高卿家有何妙计?”

高俅道:“可派一能言善辩者前往河东路威胜州面见晋王田虎,陈说利害,令晋军放弃西京道,由官军接管。”

宋徽宗问道:“何人可遣去,与寡人分忧?”

高俅道:“朝堂之上,若论口舌之利,无过太尉宿元景者。”

宋徽宗道:“宿太尉再能,仅凭三寸之舌,岂能说动田虎放弃西京道这块肥肉,高太尉也太高看他了。”

高俅道:“常言道,‘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宿太尉前往威胜州的同时,可遣一名上将,提数万京师禁军,陈兵磁州,威慑河东路,然后再让汝州梅展、李从吉的部队调动至郑州,威慑西京河南府,令田虎不得不谨慎以对,此举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宋徽宗尚在犹豫。

杨戬道:“高太尉此计大妙,可谓万全之策。”

宋徽宗架不住这几人一唱一和,迟疑间,又问道:“提数万禁军去吓唬田虎,此举非同小可,一招不慎或导致河北燃起战火,朝廷面临四面用兵的危局,谁肯担此重任?”

只见枢密使童贯慨然出列,道:“陛下,臣屡受皇恩,正思回报朝廷,若陛下不嫌微臣才疏,愿乞一行。”

王黼赞道:“此事非枢相不可承担。”

蔡京也道:“既然童枢密甘愿北行,陛下当勉励之。”

宋徽宗殊无良策,便道:“也罢,就依众卿所言。”

五位大臣齐齐跪拜,道:“谢主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