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时代的学生怀念费巩教授原载浙江大学校史编辑室《费巩烈士纪念文集》,1980年,第26—28页。

施平(1936届,农艺)

我从上海赶来参加费巩烈士纪念会,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会。我们学校作者施平(1911—),时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党委第一书记。刚好举办校庆,进行全校学术报告会,所以确实是很忙。但是我觉得还是要放下学校的工作,来参加这个纪念会。为什么呢?头一点我觉得,我应该代表我们当时的学生。我是1931年进浙大,1936年2月毕业。进来是“九一八”,出去是“一二·九”。这一段时间,是两个运动之间。费先生到了浙江大学以后,在整个的学生运动当中,我们都认识到费先生是一位进步的老师。我今天来参加这个纪念会,首先就是要作为当时的学生,来证实费先生他的崇高的品质,同他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在“一二·九”的时候,这个运动,在我们学校是搞得很好的。大家知道,这一次运动,我们当时占领了学校,接管了学校,组织纠察队,坚持罢课,并且占领了杭州车站,后来,弹劾郭任远,赶走郭任远。最后,使得浙江省国民党的省政府、省党部都没有办法,蒋介石他就亲自来学校镇压。最终是我们学生取得了胜利。郭任远刚下台,根据我们的条件,国民党聘请了竺可桢先生来当我们的校长。我们当时的斗争取得这样的胜利,而且这次斗争确实有很大影响。“一二·九”学生运动,我们杭州是最早响应北京的。北京于12月9日举行示威,在10日上午杭州报纸是登的,国民党的报纸登的。我们要看上海报纸,上海报纸是中午到。中午到了以后,我们晚上全校就开紧急大会,就复电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并且在11日下午就举行全市学生的示威游行,这在全国是最早的、最快的。当时,除了我们浙江大学之外,在其他地方最早的大约是天津。“九一八”时,冲到南京去请愿,也是我们浙江大学的学生代表带着全市的学生一起去的。那个时候,全国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那样全市学生冲到南京去。我们学生取得这样大的胜利,到后来把郭任远赶走,我们的后面有很大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一些进步教师团结着全校的教师,给我们的支持。我们当时搞运动,把这个学校占领下来以后,赶走郭任远,没有一个教师出来说,学生做得不对。当然,当时的情况不是现在这样简单,当时是白色恐怖统治之下。进步老师还不能站出来大声地支持我们,当时是无言地支持,无言地行动。我们赶走郭任远,教师不反对。残暴的反动派——南京政府要开除我和杨国华同志的学籍。我是学生会主席,他是副主席。杨国华同志现在在美国了。学校里没有一个老师出来要求开除我俩,行政上也没有人赞成开除。因为,那个时候,教务长郑晓沧老师,他还是在学校里主持的,郭任远被赶到外面去,学校秩序是由他负责的。南京政府没有办法,只得由南京政府教育部打电报开除我们两个学生。可以看出,全体老师对我们的支持。这个支持,就是我们进步老师团结着全体老师给我们无声的支持,很大的支持。所以,这次学生运动才能取得那样大的胜利。我觉得,我们在今天纪念费巩烈士,是有很重要的意义。我想,我也可以以当时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江大学玉泉校区的“费巩亭”江大学学生会主席的名义,代表当时全体学生今天来悼念费巩烈士,向他致敬。向他的家属和他的全家表示深切的慰问和敬意。

今天纪念费巩烈士,我觉得,联系着现实,也受到很大的教育。为什么费巩烈士这个纪念会在今天才召开?为什么不是更早一点?我们解放战争取得胜利,革命取得胜利,毛主席早就讲过了。毛主席在延安时说,假如没有知识分子入党,和大批知识分子入党,中国革命就不能取得胜利。又说过,中国革命靠两支军队,一支文化军队,一支武装军队,文化军队是指知识分子军队。没有这支文化军队,革命也不可能取得胜利。周总理完全执行中央的这个指示,在重庆,团结那么多知识分子,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他在知识分子中有那么高的威望。通过这些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教授、学者,来团结许许多多的学生和知识分子。这一支强大的文化军队,支持着我们。所以我们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也同周总理在重庆团结这一支军队是分不开的。总理在重庆做工作,把费先生、闻一多先生等这些知识分子都争取到党的这方面来。哪一个政党是革命的,它取得胜利,它一定取得知识分子,一定要有一支强大的知识分子队伍。知识分子有一定的历史作用,谁要是不认清知识分子这个阶层,想要消灭知识分子,他一定要受到历史的教训。“四人帮”就是这样的。把知识分子叫作“臭老九”,进行打击、迫害,结果是怎样呢?结果他自己彻底垮台,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所以,我们一定要坚信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认真地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还希望我们的老师一起来努力,来贯彻知识分子政策。我们要像费巩烈士那样坚信真理,坚信党,而且做到不懈的努力。我觉得我来参加这个纪念会,在这方面也是受到很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