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都市文学读本
- 左怀建 吉素芬
- 2455字
- 2020-06-28 08:19:29
歇浦潮
【阅读提示】
作者朱瘦菊(1892-1966),本名朱俊伯,笔名海上说梦人,江苏启东人,现代通俗海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歇浦潮》是他最有名的作品,原载1916年至1920年的《新申报》,1924年6月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完整本。新时期以来最早出现的版本是1991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上海滩与上海人”丛书之一种,上、中、下三卷,推荐阅读。
魏绍昌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歇浦潮》“前言”中说,《歇浦潮》是当时上海滩形形色色社会暴露小说中“最出色最畅销的一部”。小说开头便交代:“春申江畔,自辛亥革命以来,便换了一番气象。表面上似乎进化,暗地里却更腐败。上自官绅、学界,下至贩夫、走卒,人人蒙着一副假面具,虚伪之习递演递进;更有一班淫娃荡妇、纨绔子弟,都借着那文明自由的名词,施展他卑鄙龌龊的伎俩。廉耻道丧,风化沉沦。”这段话相当于传统小说或戏曲的楔子,告诉读者小说的视点在于时代正面叙述之外,而专揭文明自由表象下社会人生的腐败、淫乱、卑鄙、龌龊,其深层本质在于揭示新旧转换时代中西文化、文明消极面(如物质化、商业化、欲望化、个人化等)结合后人性的更加虚伪和颓败。
小说艺术上一个成功的地方就在于非常生动、形象、细腻地描绘了当时(民国初年)上海各界一些渣滓式人物的形象,揭露了他们一切为名、利、权、钱所动的嘴脸,并借此折射了时代的一些真实面向。都督府谍报科应桂鑫科长是一个流氓、无赖和政府爪牙。他按照密报线索前去抓捕革命党——宗社党分子未果,顺便将所谓革命党窝藏点人家的华贵衣服和贵重物品强行带走。后来,又合谋暗杀民众领袖宋教仁。前清文人、旧学维持会会长汪皙子是一个虚伪、机诈、无耻、投机、自私自利、残忍霸道的学界代表。为了争得都督的垂青,极力鼓动旧学维持会会员大肆吹捧都督造福于民,“功高于周”。袁世凯企图称帝复辟,全国反对,二次革命起,他看是个表现的机会,也以刚成立的国民党第三支部的名义发出抗电。他参加一个自称司令的革命投机者宋使仁的军队,担任参谋长,帮助宋使仁向民众巧取豪夺,摊派军饷。女儿待嫁,而女婿病死,为了保住女婿家提前送来的五万元聘礼,他情愿让女儿抱着灵牌结婚,一面又大讲什么节烈廉耻,向社会征集赞美女儿的文章,既欺骗社会,又糊弄女儿。他有了钱,就施展阴谋,强占邻居家地皮,建造新房,可惜二次革命失败,他为了自保,伙同旧学维持会另一会员卫运同设计将革命军干部花名册偷出,并隐居城外。卫运同人格更加卑下。为了捞钱,他充当北方政府的侦探,诱捕革命军干部,而原来的革命军干部尤仪芙,为了报复革命军干部中不同意见者和捞取金钱,甘愿与卫运同合作,去诱捕革命军更重要的干部。后来,尤被一些革命军干部设计害死。钱如海是一个流氓、无赖、无耻商人。他开办医院兼药房。医院近于妓院,有病无病只要有钱就可住进去,有钱人乐得清静、自由,住进去男女鬼混;他的医生自制保健药丸,并大做广告,说他们炮制的“延年益寿粉有降龙伏虎之力”,还高额定价,居然能一时蒙人耳目。他结交官场,顺时而变,招募股份,成立富国水火人寿保险公司,然后指使自己的手下去投保,去烧号称价值四十二万元的假烟土,继而由保险公司承担经济损失,这样四十二万元赔偿费就轻而易举地转到他的银行账户上。可惜他乐极生悲,夜间睡觉,无意触电而死。他包养妓女,与朋友的姨太太私通;与自己的外甥陈裕光争夺亲戚家邻居寡妇邵氏,将邵氏娶为姨太太不久,又始乱终弃,终逼迫她削发为尼。小说带有一定的因果报应成分,写钱如海的太太、女儿最后也都走上被人包养、人尽可夫的邪路。其它,小说还写大量妓女、姨太太(如无双、贾少奶、媚月阁、王熙凤等)怎样搬弄聪明,争风吃醋,巧取男人青睐,骗色又骗钱,而男文明戏戏子漫游、裘天敏等又怎样利用男色骗取这些太太、姨太太们的青睐,日夜周旋于这些太太、姨太太们中间,同样骗色又骗钱。官员赵伯宣的伯父代表乡下人进城,跟着侄子到妓院里厮混,很快廉耻丧尽,一千多元钱也被妓女(王熙凤)淴浴了(被骗走了)。
小说还写出广告、报纸的传播作用。汪皙子本不学无术,但会到处演讲,报纸上频频亮相,结果他出名了,当上旧学维持会会长。钱如海在保险公司监守自盗后,竟在各大报纸上刊登保险公司怎样坚守信用,赔偿火灾损失的消息,掩人耳目。各小报为了商业效果,在报纸上举办花界总统选举,但实际上哪一个妓女私下送的钱多,这花界总统就是谁的。
小说也一定程度上显示租界的文明、规范。谈国魂、李美良等革命军干部被尤仪芙出卖,但是因为证据不足,租界不同意将犯罪嫌疑人移交中国政府,后来真相大白,知道这几个是被人陷害,租界马上放人。李美良等人向钱如海的手下杜鸣乾索取五千元钱不成,就派人将炸弹送进杜鸣乾家里,炸弹爆炸,杜鸣乾的脑袋被震碎的玻璃刺伤后,由巡捕房送进医院,在没有人付医疗费的条件下,也得到治疗。
《歇浦潮》在艺术上也带有新旧过渡期的特点。渐变中的章回体,断线缠绕式的草蛇灰线结构,《红楼梦》式的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写。由于作家审美意识的局限,小说给读者提供的正面的人生内容很少,甚至过分细腻的男盗女娼的日常生活有讨好上海大众低俗审美趣味的嫌疑;尽管如此,由于作家生活基础深厚,写作态度认真,其细腻、准确、生动而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艺术描写,使小说保存了更多的原汁原味的上海生活情状,所以海外著名学者夏志安对之大加称赞,曰读之“美不胜收”,张爱玲也对之推崇有加,范伯群先生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称之为“蕴藏大都会地域特色的文化富矿”。
作家后来又写有《新歇浦潮》等。
【延伸阅读作品与参考文献】
1.孙家振:《海上繁华梦》上、中、下(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范伯群:《朱瘦菊论》, 《填平雅俗鸿沟——范伯群学术论著自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3.吴智斌:《都市风貌与海派气质——清末民初长篇都市小说上海叙事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
4.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思考与练习】
孙家振的《海上繁华梦》比朱瘦菊的《歇浦潮》早出版十年。试比较这两部小说在上海叙事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