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内涵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温带,气候冷热变化很大。劳动人民为了农业生产上的需要,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从节气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它包含的意义。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表示天气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十二个节气名称;表示农事和其他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名称。
![figure_0020_0003](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60959/146243101045083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0_0003.jpg?sign=1739621655-Qnt4ucPnsuC9cJTHRm9KfYxxaJI6yvqU-0-8710ae714e98fa2eeb3fc909c24abaa2)
一年中气候冷热的变化,对于农业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国农业生产以二十四节气作为指导,要求掌握季节,不违农时。
古时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变化及动物、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24等份,并给每等份取了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叫“节气”,后一个叫“中气”。
太阳从黄经0°算起,沿黄经每运行15°所经历的时日称作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共经历24个节气(每个月两个节气)。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经历时日15天,后来人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基本含义如下:
![figure_0021_0004](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60959/146243101045083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1_0004.jpg?sign=1739621655-oIWDG2vN5UAcXBWFtxajSdyDJDGgwoWh-0-8b596e76180f2c57cab99c85eb0fa5aa)
![figure_0021_0005](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60959/146243101045083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1_0005.jpg?sign=1739621655-Zptkiy40lnqdyb99PFgF3tjlSoeOujSw-0-a88ae14bc38e789b505a2f1786c9f081)
![figure_0022_0006](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60959/146243101045083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2_0006.jpg?sign=1739621655-9ORysWT2AfxGrSPOx9A9bus4Q3xbn2rF-0-0e3e308e4f7b7ceb15d4b834cfd4b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