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土地市场制度创新研究
- 张合林
- 895字
- 2025-02-23 09:25:26
一、萌芽阶段
(一)城乡关系
1968年,明治维新拉开了日本城市发展的序幕,期间日本通过对农业的扶持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自1930年日本推行工业化政策以来,城市的发展加速了农村人口的转移,导致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据统计,1920年城市人口占比18%,经过20年的发展,1940年城市人口占比升至35%。(61)20世纪30年代日本通过对外侵略来满足战争的需要,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为日本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和自然资源,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一时期,城市和工业迅速发展,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城市转移,但是1940年后,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战争的长期消耗使得财力、人力、物力走向崩溃,到1945年城市失业现象严重,大量人口回流至农村,城市发展受阻。(62)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这一时期,日本着重发展城市,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距明显拉大。
(二)土地制度
日本政府为了支持快速的工业化发展,通过制定大量的政策来促进农业发展。1989年明治政府实施的“町村合并”制度以及之后的土地改革,其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允许土地买卖,确立土地私有制;国家通过制定“殖产兴业”政策来带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不仅为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利用。(63)此外,日本开始进行耕地整顿以及继续实行町村合并制度。一是耕地整顿:1923—1933年以西日本为中心各地推广水田干田化作业。(64)二是进行了二次町村合并。(65)日本通过制定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政策(66)来支持城市的发展(67),这些政策措施从本质而言是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进行的农地制度变革,为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土地面积。
(三)综合分析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城市化和工业化速度加快,逐步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这种“掠夺农业剩余来促进城市发展”的模式势必会影响到农村经济的进步。明治维新后,农业领域内仍存在封建生产关系,农民受到压迫,地主从对土地的占有权中获得收益,农业发展停滞。(68)后来的耕地开发、耕地整顿及町村合并等土地改革也只是为日本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土地面积,并没有引起根本的土地基本制度革新,造成城乡差距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