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的家庭高等教育决策
- 林菁璐
- 1369字
- 2025-02-19 21:29:17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拟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劳动力市场分割为背景,充分考虑社会资本对劳动者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工作的推动作用,进而对家庭决定是否接受高等教育这一决策产生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模型,以及助学贷款、高校扩招等政策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国家制定引导低收入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方向、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消除劳动力市场壁垒、打通低收入家庭子女向上的流动通道等方面提供意见和建议。
本研究将社会资本纳入分析的范畴,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对劳动力市场分割对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教育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本研究以家庭作为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主体,既贴近中国的现实情况,创新了研究视角。尽管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教育投资分担机制逐步建立起来,但目前家庭仍旧是高等教育成本最主要的承担者。不仅如此,对于居民家庭收入而言,高等教育投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对一些低收入家庭来说,高等教育投资甚至远远超出了家庭支付能力。对于任何一个家庭,子女的高等教育问题,都是事关子女前途以及家庭未来的头等大事。因此,决策者通常不是子女本人,而是家庭中掌握经济命脉的家长或是睿智有远见的长者。虽然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主体可能受到有限理性、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同诉求、不同决策风格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对是否接受高等教育这一问题,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仍旧是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本研究将转变家庭教育投资决策研究的视角,重点关注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收益,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其产生的影响,这一视角也更为贴近现实。
其次,本研究有助于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提高高等教育层面的公平。据统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数量由1998年的1022所增加至2017年的2914所(含成人高等学校)。而我国高校的在校生数2016年也达到了2894万人之多。(4)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可见一斑。然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扩招为不同家庭背景的人提供了不尽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换言之,高校扩招的最大受益者是高收入家庭的子女。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家庭对高等教育需求的膨胀,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事实上并没有得到最为有效的配置和最为合理的利用。鉴于此,对高等教育的家庭投资行为进行全面分析,探究影响决策过程的制度因素、市场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来促进家庭进行理智的高等教育决策,从而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提升高等教育公平。
最后,本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改革,高效利用劳动力资源。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举世瞩目。而这高速增长的背后,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供的强有力的支撑。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的生产主要依靠高等教育,但现实情况是,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以及劳动力资源的低效配置。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模式,以及影响家庭决策的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促使高等教育和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最终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