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故事
选派第一书记奔赴贫困村扎根创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精准脱贫的战略举措。2017年4月,我轻装简行,怀着憧憬,奔赴扶贫一线,来到大堰塘村开始为期两年的第一书记工作。
来到大堰塘村后,每天早晨吃完饭,就挨家挨户走访村民,拉家常、嘘寒问暖。就这样,一回生二回熟,村民们也愿意向我吐露心声了,百姓有哪些困难,村里有什么问题,我也慢慢地了然于胸。我经常对自己说:“老百姓能把心里话都告诉我,这是对我最大的认可。”当村民主动拉我去他家小院,给我看院子里种的菜、栽的花、养的家禽,我知道我与乡亲们的距离拉近了。
当我走到大堰塘村二组贺伟的家后,看到眼前房屋破旧、摆设陈旧,心里很不好受。了解到贺伟的女儿贺玉玲是名在校大学生后,心里萌生了一个主意:让贺玉玲到地税局工作实习。于是,马上向单位领导汇报了该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得到批准,同意贺玉玲到地税局工作实习三个月。同时,多次与郭北镇政府对接,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贺伟家的D级危房重建。11月底,当我再次到贺伟家了解房屋修建情况时,不善言谈的贺伟紧紧握住我的手,不停地说道:“感谢!感谢!”
2017年8月的某一天,一群村民拥进村办公室,情绪波动。我一了解,原来是两兄弟为了争绕城公路占地买保险名额产生纠纷,互不相让,非得让第一书记出面解决。这是一件头痛的事,买保险名额本来是出于双方自愿,而非强制执行,但是考虑到村民找上我,就是对我的信任,再困难也要尽我所能进行调解。整整一上午,我又当法官断是非,又当和事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费尽心思,最终和平解决了问题,维系了两兄弟的感情。

为贫困户拆建D级危房
在我的驻村工作记录本上,详细地记着村里的大事小事。村里很多事情、纠纷,最终都会归集到第一书记这里,大到路灯安装工程、住房安全问题、医疗问题,小到饮水用电困难,村民都会给第一书记打电话反映。每当遇到村民的困难和需求,我都会牢记自己的身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带领村委一班人多跑路、多动嘴,积极协调,想办法,力争在最快、最短的时间把问题解决好。在处理敏感问题上,敢于担责,从不推诿踢皮球。在处理低保清退工作中,我就深深感到第一书记肩上的责任,既要按规定条款认真落实,又要兼顾到一些特殊情况,处理之中,想办法、出点子,小心翼翼。在情与理之间,硬性法规和特殊人事之间,权衡利弊,灵活处理,动用多方面资源妥善解决,因为我知道,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就是大事。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我深知在扶贫的路上还会遇到很多机遇和挑战,但我内心是快乐的,尽管苦过、累过,但我的幸福指数也随之上升了。在与贫困户打交道的过程中,能够设身处地的体验他们的生活,让我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抛开了最初的功利思想,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上看问题、干工作。每当为贫困户解决了一件事情、一点困难,就能从他们的笑脸上、从他们的握手中得到莫大的心灵慰藉。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工作要有“绣花”功夫,我想,正是做足了“绣花”的功夫,我才能从细微处、从点滴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爱的付出,而不是仅仅是疲于应付工作。经常听人说,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快乐,是的,通过扶贫工作,我已深深体会到了这久违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