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

为了满足新型业务需求、保持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及标准优势,3GPP规范不断增添新特性以增强自身能力。

在2004年11月的魁北克会议上,3GPP决定启动UTRAN系统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研究项目。全球主要的运营商和设备厂家通过会议、邮件讨论等方式,开始形成对LTE系统的初步需求,确定的工作目标如下。

① 使用5MHz或者更宽频谱分配时,无线网络用户面的时延应低于5ms;而使用更小的频谱分配时,时延应低于10ms。

② 减小控制面时延。

③ 灵活的带宽分配,最高可达20MHz。使用的带宽可以更小,包括1.25MHz、2.5MHz、5MHz、10MHz和15MHz。

④ 下行链路的峰值数据速率可达到100Mbit/s。

⑤ 上行链路的峰值数据速率可达到50Mbit/s。

⑥ 频谱利用率是HSDPA/HSUPA的2~3倍。

⑦ 改善位于小区边缘用户的数据速率。

⑧ 可以只支持PS域。

LTE是定位于3G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之间的一种技术标准,致力于填补这两代标准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异,希望使用已分配给 3G 的频谱,保持无线频谱资源的优势,同时解决3G中存在的专利过分集中的问题。

LTE标准化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始于2004年年底的研究阶段以及始于2006年年中的工作阶段。2008年年底,LTE的第一个版本R8发布。

与3GPP在3G时代的标准制定上类似,LTE也同时定义了LTE FDD和TD-LTE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在标准上具有共同的基础,实现技术基本一致,两种技术信号的生成、编码技术以及调制解调技术完全一样。但是,基于TDD方式的TD-LTE有它自己的特性和优点,保持了TDD技术独有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作为LTE的需求,TDD系统的演进与FDD系统的演进是同步进行的。2005年6月,在法国3GPP会议上提出了基于OFDM的TDD演进模式的方案,同年11月,汉城工作组会议通过了针对TD-SCDMA后续演进的LTE TDD技术提案。到2006年6月,LTE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基本结束,规范制定阶段开始启动。在2007年9月的3GPP RAN 37次会议上,几家国际运营商联合提出了支持Type2的TDD帧结构,同年11月,在济州工作组会议上通过了LTE TDD融合技术提案,基于TD的帧结构在延续已有标准的两种TDD模式基础上进行了统一。在RAN 38次全会上,融合帧结构方案获得通过,被正式写入3GPP标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