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8
- 何立峰
- 1002字
- 2025-02-24 02:43:39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是体制机制不顺,部门协作有待优化。新型城镇化工作涉及众多部门,部分相关部门职能相互交叉,协同工作受制于条块化的分割式工作方式,资源、信息、政策共享平台尚未建立,相关领域的改革存在“碎片化”和“各自唱戏”的问题,形成新的工作机制还有一个过程,一些关键领域改革仍需顶层设计和政策推动。
二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变缓,难度增大。近年来,随着全省各地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乡村人口数逐年减少,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速度明显放缓。同时,居住证制度的全面实施淡化了户籍因素,随着居住证持有人享受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的逐步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越来越接近城镇户籍人口,落户城镇的意愿明显弱化,如何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进城落户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村镇建设不够集约有序。江苏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0.86亩,远低于全国1.51亩左右的人均水平,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挑战严峻,江苏省已成为中国东部经济发展最活跃、人地矛盾最突出的省份之一。村镇作为缓解土地供需问题的重要空间,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与规划,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较为普遍,部分地区没有专门制定村庄规划,村庄产业特色不够鲜明,镇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规划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缺少一县、一镇的总体规划整合。
四是新型城镇化资金压力巨大。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例平均为4%,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例按3%计算,资金需求高达20多万亿元,仅靠地方政府财政积累无法支撑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同时,各级政府对于政府负债口径不一、含糊不清,既影响了投融资规划的科学编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对项目支持的效率与积极性,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功能普遍受限,“三农”的弱质属性导致涉农金融服务存在较大风险,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仍需时日。
五是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急需优化。一些领域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基础教育由于受制于财政经费、用地政策等因素,各地建设压力较大。城乡、区域、群体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镇村公交苏南地区开通率达100%,而苏中、苏北地区部分县(市、区)开通率仍低于50%。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给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带来挑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苏南地区不少市县外来学生数已超过本地学生数,新建学校、新添设备、新增教师的投入压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