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源工业互联网的财富秘密
- 杜玉河编著
- 2588字
- 2025-02-23 15:01:11
第2章
竞争与创新——开源的前世今生
从1969年开始,软件从计算机硬件中独立出来,经历了50年的发展;从1985年理查德·斯托曼撰写GNU宣言,自由软件经历了35年的发展历程;1989年,开源软件促进会成立,其也经历了30年的风雨历程;全球开源软件从诞生到艰难起步、第一次高潮、推动云计算发展,再到云原生,一次又一次引领世界创新的浪潮。历史不是太长,而由于时间太近,总会感觉整体上不那么清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了让读者对开源软件发展有更好的时代感,本书采用倒计时的方法,将2019年作为纪事的起点。开源软件在国际上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还在快速发展,中国的开源软件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质的变化。
技术创新从单体架构、垂直架构、面向服务架构(SOA)到微服务架构的演进;同时,商业创新从提供服务,到开放核心技术及软件即服务(SaaS)的商业模式的变迁,开源还在继续演进中……相信大家处在这个时代,相当于进了一个开源软件博物馆。
在开源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其主要竞争对手,同时,由于竞争的阶段与环境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商业模式,参见表2-1。
表2-2 不同时代商业模式列表

开源最初只是一种非主流的软件开发活动,现在在欧美成为软件开发的主流。
在中国,开源软件导入的时间早,时间也比较长。1994年,Linux系统就被引入国内,开源软件的发展也正式开始。出现了红旗2000、中标软件等企业。从软件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其特征是,以闭源的模式进行开发与销售。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使用开源软件的企业比较多,也不乏一些企业使用开源软件进行开发,然后加一个外壳程序,以商业软件进行销售,甚至打着自主创新的晃子。有些做项目的公司,通常是用开源软件进行再开发的,或转为闭源软件进行销售的,或项目结束后,软件也就被束之高阁。
互联网公司的平台通常都是以开源软件架构为基础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做二次开发。由于卖得不是产品,只是服务,因此,也没有人关心是开源的,还是闭源的。对于开源与否,大家也不怎么关心。“用开源,而很少为开源社区做贡献”是在2018年以前的中国开源软件的真实写照。
开源形势的转变是在2018年,两方面的因素促成这种变化。这一年,国际上发生了几笔重要的收购案,金额之大,让所有企业感到目瞪口呆。国内资本与企业家开始加大这方面的关注。另一件事情是中美贸易的摩擦,华为等企业被列入美国实体企业名单。特别是华为手机采用的是谷歌公司的安卓操作系统,本以为开源软件没有国界之分,最终结果是开源软件的许可证是受国家的出口管制限制的,开源从被专业人士关注,上升到被社会人士关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华为用行动与成果证明在中国开源也具有其现实的意义与可操作性。
华为的行动,目前在国内再次掀起了开源的热浪。从当下的各种组织与各个企业的参与和行动可以看到这一点。特别是倪光南院士的四处奔波与宣传。相信大家已经相信开源这件事情,现在不是说要不要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的事情。
中国正在发生变化。百度公司,对于开源中国的投资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在中国,开源正欣欣向荣地发展。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鉴于开源软件的重要性,以及开源软件的价值已经呈现。之前采取低调开源的消费互联网企业开始公开宣布自己的开源战略。至此为止,中国的开源软件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消费互联网做开源已经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消费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对传统的消费行业进行颠覆,其中一个隐性的竞争力是采用了开源软件,与世界互联网的技术能够保持同步。
那么,在工业领域,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开源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过去,在与工业软件领域的创业者或开发人员谈论开源的时候,大家都坚持不愿意开源。不愿意开源的观点非常明确:
“有谁傻到将自己辛辛苦苦开发的程序代码贡献出来?”
“在当下国内的竞争环境下,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开源等于企业自杀?”
“如果企业无法正常经营,那么不用说给社会做贡献,即使是自己也无法养活。”
如果我们查阅开源软件的发展史,可以将我们带回到美国43年前,比尔·盖茨写给家酿俱乐部发烧友们的那封信。为了更好地对比国内的情况,我们将完整呈现这封信的原文翻译内容。这样,我们用历史事实来对照这种变化,理解开源软件是如何从弱到强,从非主流到主流,再到创新源动力的。
致电脑发烧友的公开信
大概在一年前,看好发烧友市场的保罗·艾伦和我本人聘请蒙特·达维多夫共同开发了Altair BASIC。尽管最初的开发只用了两个月,但我们三个人去年几乎花了一整年时间为BASIC建立文档,并持续改进和添加特性。现在我们已经开发出4K、8K、加强版、只读存储器版和磁盘版的BASIC。我们使用的计算机时长价值已超过40 000美元。
我们收到了数百名BASIC使用者的反馈,他们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但我们却遇到了两件显然出乎我们意料的事情:其一,这些“用户”中的大多数从未购买过BASIC(在所有Altair用户中,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BASIC);其二,我们从发烧友那儿收到的使用费如果换算成开发Altair BASIC的劳动价值,还不到一小时两美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其实大多数发烧友肯定也意识到了,你们中大多数人的软件都是盗用的。你们认为硬件必须要花钱买,但软件则应该免费分享。谁在乎软件开发者能不能获得报酬呢?
这公平吗?你们盗用软件之后,就不会再找MITS来解决你们可能碰到的问题……而你们导致的结果则是,今后不会再有人愿意去写出色的软件了。谁能分文不取地从事专业工作呢?哪个发烧友能为编程、找漏洞和编写文档投入相当于三个人干一整年的工作量,然后免费发放产品?事实在于除了我们之外,还没有人在面向业余爱好者的软件上投入过这么多资金。我们编写了6800 BASIC,现在正在编写8080 APL和6800 APL,但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动力让我们继续向发烧友提供这些软件。用最直白的话说就是,你们的所作所为就是盗窃……
欢迎任何想掏钱购买软件的人给我来信,也欢迎给我提出建议或意见。请把信寄到: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阿尔瓦拉多大道东南1180号114#,邮编87108。我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能招到10名程序员,为发烧友市场提供大量出色的软件。
比尔·盖茨
微软普通合伙人
当我们看完这封信的时候,相信大家立即可以感受到:现在中国还有多少人的想法,与当年比尔·盖茨的想法一致。然而,更多人不知道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结束后,林纳斯自豪地宣布,开源战胜了微软。从2014年微软宣布拥抱开源,到微软以75亿美金收购GitHub。这个世界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么,事情是如何进行演化的呢?让我们一起回顾30年来,开源走过的波澜不兴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