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高中生必读古诗文(上册)
- 锺华 陈艷芳
- 2303字
- 2021-07-16 10:07:56
山居秋暝 〔唐〕王維
【引言】
要寫出一篇描繪山水的好文章,落墨前若能先在取材上下一番功夫,選出具代表性的景物,刻劃物象的動靜,再對文字細意推敲,必有所成。
王維不僅是一位詩人,更精通書畫和音樂。讀他的詩,有如展開一幅幅恬淡自然的畫卷,景物人物精巧細緻,佈局巧妙。投身詩境,讓人有如置身畫圖之中。蘇軾在《東坡志林》有謂:「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一語道破王維詩畫合璧的藝術特點。從本詩可見,詩人對大自然觀察入微,能捕捉明月清泉那一瞬間的美,抓住山居生活的情趣,以畫家構圖的藝術眼光,化景為詩,遂成一幅別緻的山水小品。
讀《山居秋暝》,可以感受作者在秋天黃昏,於山間漫步的所見所聞:一場秋雨剛過,山間格外清涼舒爽。走過松樹林,抬頭可見明月相照,低頭已是滿地清華;走近溪邊,靜觀泉水涓涓而流,輕輕撫摸溪石而去……山間的空靈幽靜展現於讀者眼前。隨後,作者寫竹林裏傳來陣陣歌聲笑語,原來是一羣正在歸家的浣女,山間忽爾變得活潑熱鬧。繼而再寫漁舟經過,蓮葉向兩邊擺動,靜中帶動,更覺寧謐。作者筆下的山間景色,一靜一動,交映生輝。另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本詩動詞的運用,「照」、「流」、「歸」、「下」,用字雖淺,卻成為各句的詩眼呢!
山居秋暝(1)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2),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3)。
【作者簡介】
王維(公元七零一至七六一年),字摩詰(kit3〔揭〕
jié),唐代山西蒲(
pou4〔葡〕
pú)州(今山西省西南永濟市)人,少有才名。二十一歲中進士,任大樂丞,掌管朝廷禮樂。因伶人演黃獅子舞受牽連,被貶為濟州(今永濟市)司倉參軍。張九齡為相後,升為右拾遺,轉監察御使,曾奉使出塞。在安史之亂中,為叛軍所俘,被迫任偽職。安史之亂被平定後,以事敵論罪。後官至尚書右丞,掌錢穀等事,世稱「王右丞」。王維早年思想積極,嚮往開明政治,中年後則漸變消極無為,晚年移居輞川別業,篤信佛教,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王維才華橫溢,精通音樂、繪畫、詩文。他的詩歌融繪畫、音樂、禪理於一體,語言自然凝練,形象鮮明生動,意境高遠,故有「詩佛」之稱。蘇軾稱讚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的詩歌題材多樣,尤以山水田園詩影響最大,與孟浩然並稱為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詩人,合稱「王孟」。著有《王右丞集》留世。
【注釋】
(1) 《山居秋暝》:王維的山水詩代表作之一,作於晚年。山居:山中的住所,即位於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西南的「輞(mong5〔網〕
wǎng)川別業」。暝(
ming4〔明〕
míng):黃昏。
(2) 竹喧(hyun1〔圈〕
xuān):竹林中的喧響。歸:返回,指浣(
wun5〔永滿切〕
huàn)女回家,這句與正常語序不同,應理解為「竹喧浣女歸」,同樣後句「蓮動下漁舟」可以理解為「蓮動漁舟下」。浣女:洗衣女子。
(3) 隨意:任憑。春芳:春天的花草。歇(hit3〔氣結切〕
xiē):凋謝。王孫:本指貴族子弟,這裏是詩人自指或泛指他人。淮南小山《楚辭•招隱士》中有言:「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作者在這裏反用其意,指任憑春芳秋零,一樣可以長留在山中,表現出詩人樂於隱逸的生活情趣。
【解讀】
詩歌前四句,純是對天然之景的自然描摹。首聯(第一、二句)整體寫傍晚時分秋雨初晴後的山中景象。一個「空」字彷彿讓人看到山的空闊淡遠,一個「新」字似乎可以嗅出秋雨初霽(zai3〔制〕
jì;轉晴)的清新,一句「晚來秋」讓人感到薄暮秋涼的意味。三組意象一出,讓讀者自然融入詩歌淡遠、清新、秋涼的山居生活。頷(
ham5〔蟹凜切〕
hàn;下巴)聯(第三、四句)對仗工整,卻又渾然天成、富有禪意。「明月松間照」是極寫靜,通過月光和青松互相襯托的無聲畫面,營造出一種遠離塵囂、清冷孤寂的畫面;「清泉石上流」是以動寫靜,給這山中清寂帶來一絲靈動。頸聯(第五、六句)為這種清冷幽寂加入了人的活動。聽到竹林中的喧響,知是浣衣女子一邊歸家,一邊笑語;看見蓮葉的搖動,知是漁船推開蓮葉,順水而下。「竹喧」是以聽覺上的動襯托靜,「蓮動」則以視覺上的動襯托靜,給出塵脫俗的山中帶來生氣,傳神地展現了清幽雅致卻不孤獨的山居生活。尾聯(第七、八句)反用《楚辭•招隱士》中的典故,巧妙地表達出詩人自己意在山中的志趣:任由春天芳華凋零,山中自有美景無數,因此最終還是要留居山中。
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冷,石上清泉的靈動,竹林中浣女歸來的喧笑以及荷葉裏漁船穿過的風姿,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在清新自然的語言中,讓讀者有所見、有所聞、有所感,乃至有所悟,在詩情畫意中寄託着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生活的執着追求。
【文化知識】
山水田園詩
魏晉六朝時期,朝代更迭(gang1 dit6〔庚秩〕
gēng dié;交替)頻繁,干戈紛擾,政治紊(
man6〔問〕
wěn)亂,社會動盪不安,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不少詩人都醒覺起來,決意離開動盪的政治、黑暗的官場,藏身匿跡於山泉林木之間,隱逸之風一時大盛,從而使寄情山水的詩歌也越來越多。晉宋之際,陶淵明歸隱田園,開創了「田園詩派」。隨後謝靈運、謝朓(
tiu3〔跳〕
tiǎo)等詩人組成了南朝山水詩派。及至唐代,王維、孟浩然等詩人將詩歌的山水田園傳統發揚光大,形成了盛唐山水田園詩派,至此山水田園詩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重要流派。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田園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多用清麗洗練的語言,並以白描手法,營造出雋永優美的詩境,形成恬靜淡雅的藝術風格。
【練習】
(參考答案見第198頁)
❶ 詩人如何突出山間的動與靜?
❷ 有謂王維的詩作「詩中有畫」,於本詩中何以見得?
❸ 本詩頸聯兩句先寫「竹喧」、「蓮動」,繼而才寫「浣女」、「漁舟」,這樣安排有何作用?
❹ 試指出本詩頷聯和頸聯各句在句式鋪排上有何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