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多伊斯卡
Lodoïska

三幕歌剧。F.克劳克斯作脚本。首演于1791年7月18日。

剧情梗概

第一幕:塔塔尔国王狄兹坎(男中音)准备攻打邪恶残暴的多林斯基男爵(男中音)。他的一个手下建议他在多林斯基离开城堡时伏击他,但国王认为真正的英雄要光明磊落,所以没有采纳这个建议。波兰王储弗罗列斯基(男高音)为寻找他的心上人洛多伊斯卡(女高音),带着侍从瓦贝尔来到塔塔尔。由于不明底细,与狄兹坎的军队打了起来。他们了解到双方的敌人都是多林斯基,于是结为同盟,准备共同对付他。弗罗列斯基得知洛多伊斯卡被关在多林斯基的城堡里,决定装扮成洛多伊斯卡的哥哥去营救她。

第二幕:多林斯基的部下热情款待了“兄弟俩”,但不让他们见洛多伊斯卡,她被藏在城堡的密室里。忽然瓦贝尔发现他们在酒里下了毒,于是设法跟多林斯基的人换酒杯。正当他们争夺酒杯的时候,多林斯基出现了。弗罗列斯基亮出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们被抓了起来。

第三幕:洛多伊斯卡请求多林斯基放了弗罗列斯基,说她愿以自己的性命交换。正在这时,四周响起了枪声,城堡被包围了。狄兹坎杀了进来,救出弗罗列斯基和洛多伊斯卡。暴君多林斯基受到审判。

评介

《洛多伊斯卡》问世的那一年就上演了两百多场,这在歌剧史上并不多见,足以与格鲁克的《伊菲姬妮》和莫扎特的《唐璜》相比;它在当时的轰动程度仅次于凯鲁比尼的最佳作品《两天》。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剧中颠覆暴君的故事与贝多芬为庆祝共和精神而创作的歌剧一脉相承。但是,贝多芬的《菲岱里奥》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严肃作品,而凯鲁比尼的《洛多伊斯卡》是一部“喜剧性英雄剧”,而且由于采用了喜剧角色瓦贝尔,使其戏剧张力大大减弱了。他的胆怯和诙谐在带来笑料的同时也使戏剧结构显得松懈,剧中感伤成分也被大大削减。

尽管如此,这部歌剧仍不失为一部有较高价值的作品。环环相扣的剧情,旋律优美的咏叹调和色彩丰富的管弦乐是这部歌剧的重要特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合唱及每幕的终曲音乐都是多段结构,而且各段调性不同。凯鲁比尼的节奏创新是另一个亮点:在第一场的二重唱中,他恰如其分地使用了波洛奈兹舞曲的节奏,这在同时代的作品中比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