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尔塔(又名《里士满集市》)Martha(Der
Markt zu Richmond)
剧情梗概
约1710年,里士满附近。
第一幕,第1场:哈莉特·杜尔哈姆小姐的闺房。英国女王安妮的女侍从官哈莉特(女高音)厌倦了宫廷生活,渴望真正的爱情。她的侍女南茜(次女高音)无法让她摆脱烦恼;更糟糕的是,她那有纨绔子弟习气的表兄特里斯坦爵士(男低音)不断追求她,想要赢得她的好感。听到乡下姑娘们唱着歌去里士满集市赶集,她决定与南茜和特里斯坦都穿上农民的服装,混在他们中间去参加农民们一年一度的集市,到那里寻找欢乐。为了安全,他们都用假名:哈莉特小姐叫“玛尔塔”,南茜叫“朱丽娅”,特里斯塔爵士名为“鲍勃”。第2场:里士满集市前的广场。青年农民普鲁姆克特(男低音)带着家庭收养的弟弟里昂纳尔(男高音)到集市来为农庄雇两个帮佣姑娘。他们追忆往事:里昂纳尔还是孩童时,父亲被放逐,把他托付给普鲁姆克特的双亲,并给他一枚戒指,告诉他一旦遇到危险,可将戒指拿给女王看。行政司法长官(男低音)正式开启集市,宣布皇家法令:任何女佣一旦被雇佣,必须为主人服务一年。这样一来,两个年轻农民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哈莉特和南茜来到集市,跟在后面的“鲍勃”不断催促她们立即回家。他们的“分歧”引起人们的注意。为了摆脱特里斯坦,哈莉特小姐谎称是“鲍勃”强迫她去当女仆。一群未找到雇主的乡下姑娘立即围到“鲍勃”身旁;普鲁姆克特兄弟决定雇用哈莉特和南茜。她们觉得已玩得尽兴,打算叫特里斯坦一起回家。行政司法长官坚持她们必须为雇主工作一年,两位小姐只得跟随普鲁姆克特兄弟去农场。
第二幕:普鲁姆克特的农舍。两个青年农民发现哈莉特和南茜对家务和农活一窍不通,在教她们如何纺织麻布时,南茜趁机逃走,普鲁姆克特追出去,室内剩下里昂纳尔和“玛尔塔”。里昂纳尔向他表白爱意,愿意娶她为妻,要她唱一支民歌:“夏日最后一支玫瑰”。哈莉特觉得很有趣,谢绝了他的求婚,但答应唱歌。夜里,普鲁姆克特和里昂纳尔去休息,把她们的门锁上。寂静中,听到敲窗声,特里斯坦来了,帮助她们越窗逃走。
第三幕:里士满附近的森林。普鲁姆克特和一群青年农民看到安妮女王在这里打猎,穿着皇家狩猎服装的女猎手们簇拥着南茜经过。普鲁姆克特认出了她,要强行把她带回农场,南茜迅速逃走。里昂纳尔为他所爱的“玛尔塔”离去悲伤不已,唱咏叹调“Ach, so fromm”。陷于沉思中的他,没有注意到哈莉特与特里斯坦勋爵来到。特里斯坦又在纠缠她,希望得到她的爱。哈莉特要他走开,实际上她心中怀念里昂纳尔。这时,里昂纳尔看到他所爱的“玛尔塔”,哈莉特知道自己的玩笑行为会在宫廷引起麻烦,只得装作从未见过他。里昂纳尔十分生气,不明白为什么她要假装女仆到自己家中去做工。哈莉特叫来特里斯坦和皇家狩猎队伍,宣称此人精神不正常。里昂纳尔被带走之前,把父亲留下的戒指交给普鲁姆克特,嘱咐他呈给安妮女王。此幕以五重唱和合唱“Mag der Him-mel euch vergeben”结束。
第四幕,第1场:普鲁姆克特的农舍。安妮女王看到戒指,知道里昂纳尔是被不公正地放逐的德比伯爵后裔。哈莉特来到农舍,请求他原谅,向他伸出手来,愿意嫁给他。里昂纳尔气愤地拒绝。普鲁姆克特已经原谅南茜,哈莉特计划赢回里昂纳尔的爱。第2场:普鲁姆克特的农舍前。农民们和仆人们在准备重现里士满集市。一个农民穿上行政司法长官的衣服,哈莉特小姐和南茜重又成为“玛尔塔”和“朱丽娅”,普鲁姆克特带着里昂纳尔来到模拟集市。舞台上重复表演第一幕真正集市上发生的事情。两位姑娘向两个农民伸出双手,普鲁姆克特与里昂纳尔再也无法拒绝她们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
评介
《玛尔塔》中的合唱、重唱以及咏叹调之间没有对白,主角们似乎在由优美旋律和柔和管弦乐编织而成的救生艇上,随着故事情节漂浮。歌剧最著名的两支曲调“夏日最后一支玫瑰”(弗洛托取材自爱尔兰传统歌曲)和热情洋溢的男高音咏叹调“Ach so fromm”,为天才歌唱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第二幕中的弦乐四重奏展示了弗洛托音乐优雅的风格,音乐充满情感——哈莉特和里昂纳尔的二重唱也许是最具效果的段落。
这部作品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但是歌剧的主要问题在于语言:《玛尔塔》的旋律倾向于意大利风格,因此更适合以意大利译文演唱。作品首演后十年内,歌剧都以意大利文版本上演,主要角色也大多从受过美声训练的意大利歌唱家中挑选。纯化论者自然驳斥这种在意大利之外很少见的做法,而“Ach so fromm”依然以其意大利语版本“M'appari”得以传唱,并有将近30个不同的录音演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