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列·谢尼埃
Andrea Chenier
剧情梗概
第一幕:诗人安德列·谢尼埃(男高音)在舞会上即兴创作了一首谴责统治阶级的自私和贪婪的诗,他的真诚和热情感动了康苔莎(次女高音)的女儿玛达尔尼娅(女高音)。杰拉尔德(康苔莎家以前的仆人,男中音)扯掉了身上的仆人服装,带领一群起义的农民从外面经过,嘈杂的声音打断了安德列·谢尼埃的谈话。当起义的人群离开后,这里又恢复了平静,舞会继续进行,犹如什么也未发生一样。
第二幕:五年后,谢尼埃对革命的暴力忧心如焚,其好友鲁谢尔为他弄到一张通行证,劝他离开这里。但为了与玛达尔尼娅约会,谢尼埃拒绝离开。两人见面后,玛达尔尼娅对他袒露了心扉。不幸的是他们被垂涎玛达尔尼娅已久的杰拉尔德跟踪,两个男人之间发生了一场争斗,杰拉尔德被谢尼埃打伤了,却没有向官方透露谢尼埃的名字。
第三幕:谢尼埃被逮捕了。杰拉尔德用一首充满激情的独白唱出他的悔悟、破灭的爱国激情以及对玛达尔尼娅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支配下,他写下了对谢尼埃的指控。玛达尔尼娅祈求杰拉尔德放了谢尼埃,并答应以身相许作为回报。但是,在审判中,无论是谢尼埃的自我辩护还是杰拉尔德的帮助都无济于事,法庭最终判处谢尼埃死刑。
第四幕:谢尼埃在监狱里写下了最后一首诗。在他被处死以前,玛达尔尼娅说服杰拉尔德同意她去假冒另一位女囚犯,以求和谢尼埃死在一起。
评介
尽管作曲家焦尔达诺死时十分富有,但在创作该剧的两年时间里,他却过着贫穷的生活。迁到米兰后,他与剧作者伊利卡成为近邻,那时的他只能住在殡仪馆一个只有一个窗户和一架钢琴的小屋里。在堆满尸体、墓碑和花圈的屋子里,焦尔达诺写出的却是奢侈而堕落的康苔莎家庭。在给伊利卡的信中他写道:“我保证这是一部优秀作品,因为我是带着激情在创作……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幕……如果该剧能成功多好啊!”但是由于出版商桑佐诺出于对剧中的一些音乐和激进的政治问题的担心,该剧迟迟未能上演。最后,在马斯卡尼的推荐下该剧才获得上演的机会。第一次上演就引起了狂热的轰动,一年后在美国的演出同样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如同普契尼的作品一样,《安德列·谢尼埃》进行了很多大胆且成功的尝试,尽管焦尔达诺并不具备普契尼那样的戏剧天赋。普契尼也许永远也不会构思出这样的结局:一对情人在囚车上、在法庭唱出感人的歌曲,以此表现出谢尼埃对命运的无奈。谢尼埃那令人惊叹的男高音主宰了整部歌剧:从一系列华丽的咏叹调、二重唱以及独白直至与玛达尔尼娅在结尾处的二重唱。通过唱段“La mamma morta”和叛逆性的赞美诗“Nemico della patria”完美塑造出玛达尔尼娅和杰拉尔德(男中音)两个人物形象。剧中有十几首令人难忘的咏叹调和二重唱,其退出舞台表演并非音乐上的不足,而是由于缺少能够胜任谢尼埃这一角色的男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