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美的河呀多么甜的水

歌曲《辽河从我家门前流》

作词:胡宏伟

作曲:龚荣光

辽河,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巨流河,台湾学者型女作家齐邦媛曾满纸忧伤,字字血泪,用故乡的这条河——《巨流河》,真实记录了百年风雨中多灾多难的祖国和颠沛流离的岁月。她记忆中的那条河,是悲伤和沉痛的象征。今天的辽河,则从另一个角度给艺术家以启迪。

《辽河从我家门前流》作于1981年。作者通过对辽河两岸风光美景的描写,抒发了辽宁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和对母亲河的热爱。情真意切的歌词,为作曲家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这里,作曲家没有简单化地以某首民歌或戏曲为素材,而是匠心独运地把它写成了一首既亲切、动情,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民歌。在歌曲结构上,作曲家摒弃了传统的对比式两段体,采用更加灵活的“非典型两段体”;同时运用民间音乐“鱼咬尾”的写法,即前句旋律的落音与下一句旋律的起音互相交叉,犹如鱼儿互相咬尾巴一般,使得整个旋律前后相扣,连绵不断,像辽河水一样奔涌向前。

另外,作曲家在作品中多处采用的调式交替手法,也使得这首歌长而不冗,不时出现新鲜感。作曲家龚荣光曾说过:写歌就是写情,一音一字,一句一腔,都要从情出发,使其节节生意,拍拍有情。应该说歌曲《辽河从我家门前流》做到了。

这首歌,经女高音歌唱家马太萱在“长春音乐周”上首唱,很快在全国流传开,并以东北三省唯一入选作品,与施光南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谷建芬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一起,名列共青团中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歌曲榜单。


⊙闲文逸事答问录

歌曲曾“睡”在抽屉里差点与大奖失之交臂


:据说这首歌的歌词“睡”在抽屉里很长时间。是吗?

:是啊!胡宏伟的这首词,早在1979年就写出来了,但对当时所谱曲子不甚满意。直到两年后,在前进歌舞团与龚荣光偶遇,他对作曲家说:“我手里有一词,更适合你们地方,你拿去看看吧。”看完歌词后,自幼生长在辽河岸边的龚荣光,被歌词所表达的情与景所感动,经过认真构思、推敲后,用一个晚上完成了这首经典歌曲。

:听说这首风靡辽宁的作品又差点与全国大奖擦肩而过?

:1983年,共青团中央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一个名为“八十年代新一辈”的青年题材征歌活动,组委会给辽宁这个创作歌曲大省10个名额。但因题材所限,辽宁有关部门只选出9首。为不浪费名额,有人提议把《辽河从我家门前流》作为补缺报上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全国531首应征歌曲,经第一轮初选后,辽宁报送的10首作品,只有《辽河从我家门前流》这一首入围。这才有了后来抱得大奖、飞向全国的佳话。

投稿热情超出想象。很快征集到4583件作品。当著名播音员虹云、陈铎在长江之歌音乐会上宣布获奖者名单的时候,胡宏伟才和在场的观众一起得知最终的评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