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被忽视的小白龙

记得以前有人问过,西天取经是师徒几人?

好多人都会回答道,“四个人。”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共四人。其实不对,西天取经的队伍是五个人。经常把小白龙给忽视了。

也有人说不对啊,西天取经只有一个人,就是唐僧。问原因,说,孙悟空是石猴,猪八戒是猪妖,沙僧是河怪,白龙马是龙,所以西天取经只有一人——唐僧!

这……,说这些俏皮话的人,我劝你作个人。

小白龙原来是西海龙王敖润之子,因为纵火烧了殿上的明珠,犯了忤逆之罪,被龙王告上天庭,被判了极刑,不如就遭诛。幸得菩萨出手搭救,免了死罪。为了还清孽债,不得不作为唐僧的坐骑,背负唐僧西去。

要说西海龙王也是狠心,就因为自己的儿子烧了一颗珠子,就要告到天庭玉帝哪里,还被判了死刑。这个真可谓“大义灭亲”了!

这其中的各种缘由,文中并没有细说,但是可以从小白龙的话语“……我父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以及后来完成取经,如来嘉封他的时候说“……因汝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可以知道,小白龙真正的罪过不是烧了明珠,而是“忤逆”!

什么叫“忤逆”?就是不孝顺!

封建时代,深受礼教影响,一直把“孝”作为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道德标准!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这里就不得不讲一下三纲五常了,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伦理观念。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儒家用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

所以其实就是小白龙玩火烧了一个明珠,然后被老龙王责备了几句,小白龙顶嘴了或者行为举动不符合老龙王的要求才被告成“忤逆”之罪。

换作今天的我们,不要说烧了一颗珠子(哪怕是皇帝赏赐的)就算是烧了一栋房子,也不见得做父亲的会把自己儿子整死吧!

我猜想小白龙其实是一个比较调皮叛逆的人,老龙王早就看他不顺眼,才借此机会惩罚他。

而且,到了玉帝哪里,直接就是死罪,可见“不孝顺”在当时的制度里面是多大的罪了!

老龙王有没有求情不知道,但是在后来取经的路上,龙王是出现过几次的,也没见他们父子有交流。因此,作为在这个制度里面浸淫多年的老干部老顽固对“忤逆”这个罪名是多么的认可。

西游记作者写这本书主要就是借着神话故事来讽刺当时的社会,前面分析过的唐僧之母的自尽,也源于封建礼教的迫害。小白龙虽然贵为龙族太子,也免不了被“封建礼教”的铁拳打击!

小白龙成了唐僧的坐骑后,后面现身的机会不多。但是他一直是坚定的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人,大概也是畏惧死亡,想早日摆脱敷束。

之前看西游记,里面有一集是讲小白龙被戴绿帽子。这也误导了很多观众。在这里我要说一句,“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你们这样是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开玩笑)

其实我觉得西游记后传里面的小白龙比较接近故事里的人物,虽然改变了不少,但是从人物所造来说还是很合理的。

殷小姐之死和小白龙被处以极刑(后面还有,慢慢讲),其实都是对当时不合理的制度,思想,道德……的一种映射。作者很聪明,没有详细明说,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结果。

但是,就那么简单的几句,胜过千言万语。

到了如今,我们应该觉悟!我们不是为君主而生的!不是为圣贤而生的!也不是为纲常礼教而生的!甚么“文节公”呀,“忠烈公”呀,都是那些吃人的人设的圈套,来诳骗我们的!我们如今应该明白了!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吃人与礼教》吴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