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就暗藏玄机。
因为这个佛派人员要做坏事了,做坏事当然用道士的身份最好不过了。
既可以抹黑道派,又可以让乌鸡国王甚而整个乌鸡国的人民都讨厌道士!
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乌鸡国王对佛教肯定是死心塌地的信仰了!
西游记里面很多故事都在隐晦或者委婉的表达佛派信徒——和尚的丑陋!
前面说过观音禅院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而在这里又出现了。
唐僧师徒刚到乌鸡国宝林寺的时候那里面的人对和尚是很不友好的,甚至说是讨厌。唐僧想要在此借宿一晚,但是寺庙的僧官不答应。唐僧问他原因,那僧官原话“老虎进了门,家家都闭门。虽然不咬人,日前坏了名。”“向年有几众行脚僧。。。。。。怎知他贪图自在衣食,更不思量起身,就住了七八个年头,住便也罢,又干出许多不公的事来。”“闲时沿墙抛瓦,闷来壁上扳钉。。。。。。常将琉璃把油倾,夺碗夺锅赌胜。”
唐僧听完后都不由得感慨道:“可怜啊!我弟子可是那等没脊梁的和尚?”
从中可以知道到乌鸡国宝林寺来借宿的行脚僧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宝林寺大开方便之门,但是他们不但不知恩图报还要做这些让人讨厌的事儿来。由此可见这些行脚僧——外地和尚是多么的品行不端!连佛脚的金蝉子转世唐僧都忍不住责备不已!
也从侧面放映出乌鸡国国王对待僧人还是很宽厚很友善的,因此乌鸡国的人对待外地僧人(应该还有其他人)都是很客气的包容的,这与乌鸡国国王自己所述吻合。
那么这个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精变成道人来害人大概就有“物以类聚”“一路货色”的意思和传承了。
后面乌鸡国王得救,虽然知道害他的不是“道人”,但是心里面肯定已经种下了对“道人”仇恨的种子,今后在国内“扬佛抑道”也变得顺理成章了。
(因为文殊菩萨的狮子精变成道人帮了乌鸡国国王,使乌鸡国风调匀顺,乌鸡国王边和他做了兄弟。对他放下了戒心,所以两人一同游玩的时候,那狮子精骗他说御花园的井里有宝贝。乌鸡国王信以为真就过去看,结果就被这道人推下井盖住了井盖,埋上土,移了一棵芭蕉树在上面来遮掩!这样谁也不知道,毁尸灭迹,天衣无缝!
乌鸡国王大概没听过“两人不观井”的俗语,才导致身陷囫囵。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两人不观井”的原因了!)
乌鸡国王死后变成了冤鬼(这跟找唐太宗李世民索命的冤龙差不多),应该到处告过状(人间和地府以及天庭都差不多,有冤屈可以找相关部门伸冤)。但应该是在做无用功,四处碰壁,申冤无门。
毕竟这个狮子精的人脉太广了!
这狮子精经常跟城隍喝酒,跟龙王是亲戚,和东岳天齐(东岳大帝)是朋友,跟十代阎王是兄弟。可以说这狮子精跟下界所有行政部门的高级官员都熟悉,跟各地方大佬都吃得开,所以乌鸡国王无处申冤!
西游记作者这么写,可以看出来,无论是人是鬼还是神,都要讲关系靠关系!
这大概也是作者所要借机讽刺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