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一代明君楚康王

楚康王当然很重视国内的权力斗争,但令人遗憾的是,正当世界实现了和平,楚康王正欲大刀阔斧进行国内改革之际,为楚国江山费尽心血的楚康王却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公元前545年,弭兵运动后第二年,楚康王崩,在位仅14年!

楚国的历史很少有记载楚国国君正确的生辰年月,据说那是因为楚人笃信巫术,不能将自己的生辰八字公示于他人,以防被人下蛊。

但可以肯定的是,楚康王英年早逝,崩时不足40岁。

可惜了!

这是一位难得的明主。他接手的楚国,是一个在与晋争霸战中落于下风的楚国,而且又经常被日益强大起来的吴国挑衅袭扰。

中原各诸侯对楚国离心离德,楚国的国际环境极差。

但楚康王并没有让楚国人民失望。他继续西联强秦,多次与秦国共同出兵,巩固了楚秦同盟。

在东线,他面对吴国趁楚国大丧兴兵来犯时,果断派兵迎敌,庸浦一役大败吴军,并俘虏吴国第一勇士公子党,大长楚国人志气。

虽然在后来的皋舟之役中由于令尹公子午轻敌中俘而落败,但未损楚军主力。

在接下来的鸠舒之役、卫巢之役彻底将吴国打得没有脾气。甚至让吴王诸樊战死沙场,这是相当难得的。

可以说,楚康王对吴国的强势用兵,打出了楚国的威风和霸气,全面压制了吴国,也让各国诸侯闻之胆寒。

楚康王始终关注着中原,那是历代楚王始终关注的地方。为谋划再上中原,他东联齐国,与晋国抗衡。

为力图重新控制郑国,楚康王苦心积虑寻找机会。终于在公元前555年趁郑国内讧时,派兵伐郑。

只是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楚军在取得节节胜利后,回撤途中因遭遇寒潮,损兵折将。

公元前549年,楚康王为巩固齐楚联盟,帮助齐国抗晋,组建楚、蔡、陈、许四国联军再次攻伐郑国,逼迫晋国放弃攻齐转而救郑,楚国取得战略上的胜利。

公元前547年,楚康王联合秦国攻伐吴国,并顺势攻找郑国,取得大胜。

同年,为救援许国,楚康王再次伐郑,取得胜利。

正是楚康王采取对吴国强有力的打击,对晋国采取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并取得一系列的战役胜利,使包括晋国在内的中原诸侯对楚国惊慌失措,为楚国争取到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这为春秋历史上第二次弭兵会盟创造了条件,也使楚国最终成为与晋国并列的诸侯盟主,最后在宋国主导的弭兵盟会中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成为与晋国并驾齐驱的中原霸主地位。

这是楚国历史上的再一个辉煌,其武功不亚于武、文、成、庄任何一位!

楚康王,终于实现了楚国中兴!

在治理内政上,楚康王更是发展生产,关心民生,开展了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改革,使楚国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

楚康王在治理内政中,还必须要讲的便是他的强力反腐行动。

说起楚国的反腐行动,那也不单单是楚康王时期才有。早在楚共王时期,楚王便对贪污腐败行为深恶痛绝,采取的手段也是雷霆之势,绝不手软。

公元前571年,当时担任右司马的公子申因向楚国的附庸国索贿,被人举报。

楚共王一点也不客气,直接杀了公子申,并将脑袋传遍各附庸国。

再过了三年,即公元前568年,时任楚国令尹的公子壬夫因向陈国索贿,逼得陈国准备叛楚向晋。

楚共王知道后,也是一点也不客气,把令尹公子壬夫也杀了。

公元前552年,令尹公子追舒贪腐索贿,楚康王再次杀了令尹公子追舒,令朝野震动。我们便讲讲这个故事。

公元前552年夏天,令尹公子午病逝。楚康王本想任命蒍子冯为令尹,但被拒绝后,只好提拔当时担任箴尹的王叔公子追舒为令尹。

公子追舒素有战功,被破格提拔为令尹后,行事非常高调,史料记载“出则前呼后拥,入则高朋满坐”。

公子追舒养了许多门客,都是他的亲信。

其中有一个叫观起的亲信,其身份一不是公族大夫,二不是士人,仅仅是一个庶人。

观起作为一个庶人却拥有很多财富,其中,家里有数十辆马车。

按当时的规定,庶人的车仅仅是“木车单马”,超过标准已经是违法了,更何况这个观起居然拥有数十辆马车。

马车,对当时来讲,相当于现在的豪华汽车。数十辆马车,你一个庶人怎么得来的?

这相当于两千多年后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了。

楚康王知道后大怒,责令严查。

结果出来了,不但观起平时贪赃枉法,借自己的主人令尹公子追舒之威到处索贿要贿,致使上到官吏下至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

而且,公子追舒本人也差不多这个德性,自己奢靡成风,贪污腐化,更是对手下贪赃枉法不管不顾。

楚康王是在朝堂上当场拿下的公子追舒,并立即处死。对于观起,楚康王更是动用了酷刑--车裂!

车裂观起后,将观起的残缺尸体在全国各地展出示众,以示楚王对惩处贪污腐败的坚决。

这是我们在讲春秋时讲到的第三个被车裂的人,一个是郑国上卿高弥渠,被齐襄公车裂了;一个是陈国弑君自立的夏征舒,被楚庄王车裂了;再就是这个楚国人观起,被楚康王车裂了。

在公子追舒案件中,有两件事又得说说了。

第一件,是关于公子追舒之子公孙弃疾的。公孙弃疾当时深得楚康王的信任,被任命为贴身护卫。

公孙弃疾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护卫,对楚康王非常忠诚。随着对公子追舒调查的深入,楚康王知道自己的这位王叔令尹将要被自己所杀,所以每次面对公孙弃疾时都会心生不忍,甚至有时因伤感而落泪。

公孙弃疾终于问楚康王道:“大王最近见到臣时,常有不忍之色,且时有泪流,臣诚惶诚恐,不知哪里做错了事。如果臣犯了错,还望大王明示并惩处啊。”

楚康王将公孙弃疾扶了起来,用无比沉重的语气对他道:“你可知道你父亲贪污腐化,即将被处死。你诚恳忠实,不谷很信任。

但如今不谷要杀了你父亲,又舍不得你离开不谷,不谷真不知该如何面对你。”

公孙弃疾大吃一惊,他再次跪倒在地,俯身泣道:“大王欲斩杀臣之父亲,臣不敢求情。但试问大王,今后臣还会得到大王的信任吗?

如今,大王将此重机密之事告知臣,那是对臣最大的信任,臣无以为报,但一定会严守机密。”

公子追舒被杀三天后,公孙弃疾向楚康王领尸归葬,楚康王立即同意。

公孙弃疾安葬了父亲后,便在父亲坟前上吊自杀了。

用公孙弃疾生前对好友说的话来讲,公孙弃疾认为楚王要杀自己的父亲,而自己为了忠于楚王,必须保守机密,这相当于是自己参与杀了父亲。

为了忠,他不能尽孝。现在是他到了尽孝的时候了,他只能用自杀来实现他的忠孝两全!

这就是一位被历史留名的小人物对于忠孝的理解,读来不禁令人动容。

需要说明的是,不久,同样有一位叫弃疾的人,将在春秋江湖横出。那位弃疾与这位公孙弃疾,虽同姓同氏同名,但不是同一个人。

至于那位被车裂的观起,有一个儿子叫观从。这个观从,在后来的楚国政变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们以后会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