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居民间接能耗价格选择与比较

一 居民消费项目对应的行业分类

居民间接能耗体现的是居民消费的产品与服务涉及的行业部门生产用能耗,需要居民消费项目与行业部门的对应(见表2-1)。

由表2-1所示,居民食品类支出主要与农林牧渔、水利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与食品制造业对应;衣着类支出与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制品业,批发零售业等有关;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消费主要对应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居住类支出对应的行业部门主要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能源部门等;交通和通信类支出涉及的行业主要为交通和通信生产与服务部门;医疗保健类支出对应医疗制造业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支出对应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他支出涉及其他行业。根据居民消费项目对应的行业与部门,本书以73个部门为基础计算居民间接能耗,各个行业部门分类如下:第一产业1个部门、第二产业42个部门、第三产业30个部门。

表2-1 居民消费项目对应的产品与服务部门分类

续表

二 居民间接能耗计算的价格选择

由居民间接能耗计算公式得知,虽然居民间接能耗为实物量数据,但计算所需的数据中居民消费支出、居民消费项目对应的行业的增加值是价值量数据,涉及价格的选择。如果仅从剔除价格因素方面考虑,相应的价值量数据应该通过价格指数换为不变价。但从直接能耗方面看,居民直接能耗是在现价居民消费支出与各行业增加值的基础上进行的,间接能耗数据理应与之一致。为了准确估算居民间接能源消耗,全面反映居民生活对能源的需求,本书分别在现价与不变价的数据基础上对其进行计算,分析两者的差异以便选取适当的估算结果。由于1985年与1986年能源消费统计年鉴中生活能源消费不再包括与生活有关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的能源消费,为保持口径一致与长时间考察的需要,选取的样本区间为1992~2017年,基期为1992年,价值量数据通过相应的价格指数换为不变价。

(一)不变价的计算

1.居民消费支出的价格指数

采取“自下而上”、先分项后综合的方式对居民消费支出进行缩减。首先,分别通过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项目对应的价格指数计算以1992年为基期的城乡居民各项消费支出;其次,各项目合计,分别得到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不变价消费支出;最后,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相加得到全国居民不变价消费支出。不同消费项目对应的价格指数构成项目见表2-2。

采取环比价格指数进行计算,计算不变价居民消费支出的步骤如下。第一,定基价格指数等于环比价格指数相乘:1992年为100,其他年份的环比价格指数相乘可以分别得到每年以1992年为基期的价格指数;第二,不变价居民消费支出等于现价消费支出与定基价格指数相比:现价居民消费支出除以第一步得到的定基价格指数得到不变价居民消费支出。

表2-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成项目

2.居民消费项目对应行业不变价增加值的计算

各行业不变价的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价格指数进行缩减,分别采用不同行业对应的价格指数进行缩减,比如农业利用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工业采用工业品部门出厂价格指数、建筑业采用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进行缩减,计算过程与不变价居民消费支出的步骤相同。二是根据各行业以上年价格为基期的环比增加值指数进行计算。以第三产业为例进行说明,第三产业根据以上年价格计算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计算其不变价:先根据环比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相乘得到以1992年为基期的定基增加值指数,再运用定基增加值指数乘以1992年的增加值便可得到以1992年为基期的不变价。

(二)现价与不变价计算的居民消费间接能耗关系

根据式(1-15)可得现价和不变价数据基础上居民间接能耗的计算公式:

上述两式的关系为:

其中IPYHIPY分别为居民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项目对应行业的价格指数,根据两种价格指数的大小比较,式(2-1)与式(2-2)的关系有三种可能。

第一,当IPYIPYH时,表示居民消费项目对应行业的价格指数大于居民消费支出价格指数,则不变价计算的居民间接能耗大于现价数据计算的结果。

第二,当IPYIPYH时,表示居民消费项目对应行业的价格变动小于居民消费支出对应的价格,不变价计算的居民间接能耗小于现价数据计算的结果。

第三,当IPYIPYH,表示居民消费项目对应行业的价格指数变动速度与居民消费支出的价格指数变动比较接近,现价与不变价计算的结果可认为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现价与不变价计算的居民间接能耗结果比较

总量上,以1992年为基期计算的全国居民间接能耗总量略低于在现价数据基础上计算的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支出价格指数的变动快于居民消费项目对应行业的价格指数的变动,两者的相对误差[1]呈现升跌波动中下降的趋势,均值为8.56%。在不变价基础上计算的城镇和农村居民间接能耗总量与在现价基础上计算的结果的关系与全国居民间接能耗的结果方向保持一致,但两者相对误差存在差别。在不变价基础上计算的城镇居民间接能耗小于在现价基础上计算的结果,两者相对误差在升跌波动中下降,幅度为5.91%左右;农村居民间接能耗与之略有不同,在不变价与现价基础上计算的结果的相对误差呈现升跌上升趋势,变动幅度为9.15%。虽然农村居民间接能耗不变价与现价结果的相对误差的变动方向与城镇相反,并且变动程度较大,但由于城镇居民间接能耗占全国居民间接能耗比重逐年增大,所以全国居民间接能耗不变价和现价结果与城镇居民保持一致,只是程度较为平缓。比重上,在不变价与现价基础上计算的居民完全能耗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相差不到3%,而且两者具有不断接近的趋势(见表2-3)。

最终需求不同项目的间接消耗能源总量的不变价计算结果大于现价计算的结果,表明最终需求各项价值指数低于对应行业的价格指数。其中在不变价与现价基础上计算的政府消费间接能耗结果差异最大,相对误差为负值,均值为-9.96%,呈现涨跌式下降趋势;资本形成间接能耗的不变价与现价计算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最小,相对误差不超过-5%,净出口间接能耗两个结果的差异与之类似[2]

表2-3 不变价与现价计算的居民间接能耗的相对误差

不难看出,在不变价与现价基础上计算的居民间接能耗总量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并且在不变价与变价基础上计算的居民间接能耗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之间的差异具有逐渐接近的趋势,鉴于后续研究的需要,本书在以1992年为基期计算的间接能耗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