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职场|开放从开门开始

又是早早的到了办公室,这是我工作二十多年早已经养成了的习惯。我喜欢早起做点事情,以前做自媒体的时候,公众号上的文章基本都是早上起来后坐在客厅了慢慢码出来的。现在虽然不怎么动笔,但早起依然还是保持着,起来弄点早餐,坐坐家务或者做点其他的事情,还是觉得挺充实的感觉。

打开单位的大门,走廊的尽头就是我工作的地方,小小的一间房子,一套桌椅,一张沙发再加上两个高低橱柜就是这里的全部的家当,已经用了差不多快六年了,但似乎保养的还不错,就像新的一样。摆放的东西也不多,毕竟是工作的地方,不需要那么多的摆设与陈列,所以看上去倒也清清爽爽。保洁的阿姨每次进来基本都不需要她做些什么,所以只是顺带帮我拖拖地就完事了。在布局上似乎也与其他的同事的办公室有些不一样,我的工位没有放在靠窗的位置,而是放在靠门的地方,我把沙发和茶几放在靠窗的地方。当然这样来摆放并非是要标新立异,而是我嫌靠窗的地方光线太强烈了,看电脑屏幕的时候总觉得眼睛不舒服,所以就放到了靠门的地方,这样进出也方便,看起电脑来眼睛也舒服多了。而沙发和茶几摆在里面的好处则更多,一方面我自己平常很少会坐在上面,所以大部门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和人谈话的时候坐在这里,因为处在房间里面的位置,所以即使门开着,似乎也比较安静。

我的办公室很好识别,除了位置好辨认以外,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不锁门,所以每次从大门走进来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走廊上一排的办公室门都关着,唯独我的那一间门是开着的。暗暗的走廊上,窗户的光亮从门那里一直投射到中间的走廊上。无论是在哪个单位就职的时候,我的办公室都不锁门,这似乎是给同事们留下的一个很特别的印象。我不喜欢关着门,我总觉得办公的地方就是办公的地方,应当是一种开放的状态,而不是整天的关着门,给人一种隐蔽私密的感觉。关起门来似乎更加清净一些,但清净的确是清净了,但也隔绝了很多不应该隔绝的东西。

除了午休的时间外,我喜欢把门打开着,即使是约了人沟通工作也是把门开着,我希望给大家传递一种感觉,就是开放透明的一种工作状态,每个人从门口经过的时候都可以看到我,我也可以看到大家。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许会有些不习惯,但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没什么了,坦然的从我办公室门口经过,顺带打声招呼,反而觉得更加的亲近和亲切。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我觉得开放都是一种很重要的氛围和风气。因为足够开放,所以才会减少很多的猜测和揣摩;因为开放,所以才会生发更多的互动和信任。不关门的办公室让大家更加减少了那种站在门口的徘徊踯躅,不用纠结于敲门是否适合的犹豫,更加坦然的走进来进行各种沟通和交流,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隔阂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在广州工作的时候,我办公室对面班级的孩子们时不时的就会走进来,坐在办公桌对面的沙发上和我聊聊天。他们似乎对我在办公室里的工作很感兴趣,而我也非常喜欢这样和他们一起聊聊天,起码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我并不是一个神秘人的存在。

开放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行为彰显,行为的背后则是单位的文化所指,营造开放的氛围和环境,从打开房门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