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教育|我的母校-小学

一九八四年十月,我成为了一名小学生,虽然还不满六周岁,但在我的哭闹挣扎之下,我的家人们终于被我折腾的无法忍受,让我的爷爷把我给收进了一年级就读。因为比别人晚了一个月,所以连教材和课桌都没有,就在讲台旁搭了个小小的课桌给我,用的也是爷爷的教科书。从那时起,我的求学之路便真正的开始了,至少不再哭闹着不肯去上学。

我的小学那时还是五年制,但就这五年的时间,我们也经历了两个校区的搬迁。第一个校区便是爷爷所在的村小,说是一所学校,其实只有三间房子,一间是一年级,一间是二年级,还有一间便是老师们的办公室了。办公室的门口屋檐下悬挂着一口小小的铁钟,不时响起的敲钟声便是我们的上课下课铃声。学校连个围墙都没有,房子前面是一片空地,平时作为我们下课后的活动场地,农忙时便是村上人的打谷场,场地的边上还堆放着他们高高的麦秸柴火垛,四周便是大片的农田了。

在这里我度过了快乐小学初始阶段,因为年代久远,并没有太多的记忆留存,但有一件事至今都没有忘记。我们那里的学校是不供餐的,至今很多乡下的学校依然如此,那应该是夏天麦收后的时间,有一天午饭后我们回到了学校,还没有到上课的时间,几个小伙伴便在教室前面的空地上玩耍,看到场边堆放的高高的麦秸垛,便突发奇想想在上面掏个洞出来,于是几个人便开始配合着干了起来。不一会便在上面掏出了一个不小的洞,恰好可以够我们几个钻进去。待在洞里的感觉似乎还是比较让人兴奋的,也不觉得有多闷热,玩了一会,我居然躺在里面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等到再次醒来的时候,洞里已经没有其他人在,只有我一个人,揉着眼睛从里面钻了出来,猛然发现连教室的门都已经锁着没有了人,顿时感觉有点懵了。也不知道那时的我有没有嚎啕大哭,只记得开始往回家的方向走去,快到村口的时候便看到奶奶站在村口正在张望,估计是在看我有没有回来吧。后来其他的经过已经没有什么记忆了,貌似爷爷也被奶奶给责怪了半天,但那次的经历至今依然还是觉得是件十分好玩的事情。

再后来就是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学校撤并的缘故,我们这个办学点被取消了,所有的师生都要被合并到另外一个村中心校去。于是我们便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校区搬迁工作,那时的搬迁可不像现在有搬家公司这样的专业机构来帮忙做事情,而是全校师生一起动手来进行。当然了,因为只是个办学点,而且八十年代的学校配置也很简陋,并没有什么太多贵重的物品和设施配置,教室了只有一些连桌椅,其他便无它物了,连黑板也不过是一片水泥墙涂的黑漆而已,搬也搬不走的。教师的办公室更是简陋,就几张破旧的桌子椅子,估计放在今天,连收废品的都不屑于看上眼。

终于到了搬迁的日子,我们两个同学一组搬着自己的连桌椅,背着我们的布袋书包,排着队伍跟着老师们一起向中心校进发。好在路程并不遥远,估计连一公里的路程都没有,很快便到了,所以并不感觉很辛苦,反而是那种集体劳作的场景让那个年龄的我们十分的兴奋。到了中心校安顿下来便又开始继续我的小学生活。中心校比起我们那个办学点来说大了很多,剩下的三年时光,我似乎都没有把整个学校的角落转变,记忆里十分的模糊。

接下来的三年小学生活是怎样的,已经没啥太多的回忆,但有一次生病的经历还是有些印象的。有一次我得了我们那里说的“炸腮”,似乎是“腮腺炎”之类的症状,烧的人有些迷迷糊糊的样子,那时又没有什么通讯工具,无法通知家长来接,老师便让我一个人回了家。学校离家大概三里地的路程,我一个人摇摇晃晃的在路上向家里走去。经过一座桥的时候感觉人昏的实在是厉害,便在桥边上坐了下来。那时农村的小桥几乎都是没有栏杆的,当然边上的沟里也没有水。坐了一会觉得并没有好一点,便就躺在了桥边上。也不知道到底是躺了多久,迷迷糊糊中还能够听到走来走去的人说的话“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躺在这里呢?”等到醒来的时候,似乎也快到了放学的时候,便又摇摇晃晃的向家里走去。

其他小学的生活已经没什么回忆了,再后来的印象就是我开始成为了一名中学生。每次回老家的时候,还会经过原来的小学,那个办学点早已经被拆掉,找不到一点痕迹,村校还在,但也早已又被撤并,那里不再作为学校使用了。曾经有一段时间作为村委使用,现在似乎已经是荒废的样子了,再也听闻不到里面传出来的读书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