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这整个天下所有品类的糖,都齐全了。”
“有砂糖,蜜糖,霜糖,冰糖……”
刘晏对李璿介绍着。
李璿脸色有些不好看,那什么黄泥水淋炼糖法,失败了。
反复试验,浪费了大量时间与金钱,始终没有成功。
看着种类繁多的糖,李璿知道,就算自己成功了,也没有多大的优势。
这个时代的糖已经有许多种类,工艺也十分成熟了。
虽然成色上依旧没有千年后的工业糖好看,但在味道上,已经相差不多了。
“士安,你说如果真能制作出一种洁白似雪的糖,可以成为天下首富吗?”
李璿拿起一块蜜糖,放在嘴里尝了尝,苦中带甘。
而砂糖的品质就好上了许多,入口甘甜,只是色泽呈紫色。
“大王,糖一般来说并非生活之中的必需品。”
“多是贵族富商餐桌上的宠儿,寻常百姓家,一年都不见得吃上一两次。”
“若论赚钱能力,首推盐粮帛铁。”
“无论富贵贫穷,皆是刚需。”
刘晏脑海飞速旋转,对李璿谏言道。
“铁为官营,至于粮与帛,非速成之功,短时间内难有作为。”
“现在大唐盐业,如何?”
李璿想发展情报,想收买人心,都需要大量的钱。
仅靠从虢国夫人那里的分红,可远远不够。
罗会的金汁行刚刚起步,还在扩展壮大阶段,眼下非但无法盈利,反而需要大量砸钱。
要养五千强壮挑粪夫,花费也不小。
自古以来,盐商都是富甲天下的存在。
对于吸金能力超强的盐业,李璿也想插足一脚。
虽然自己不懂得具体技术,但多少还是知道一些。
什么蒸馏提出杂质,找来专业的人才就行了。
就算没技术,这盐别人卖的,自己为何卖不得?
“大王,如今朝廷只收市税,盐业多为盐商所把持。”
“许多权贵世族,都在幕后操纵盐商,贩盐获利。”
刘晏将自己所知道的大概信息,都一股脑说了出来。
殿下,莫非也想加入其中?
不过,这贩盐虽说很赚钱,但想要入场,也是千难万难。
这其中,涉及了太多人的利益。
“他们做得,我们齐王府也能做得。”
“这长安,有没有什么可靠的盐商可以拉拢一下?”
李璿又把目光投向了另一边的各种盐巴,有粗有细,有精有劣。
唐朝的制盐业,也已经很强大了。
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落后,井盐与海盐的制作工艺,也是五花八门,非常成熟。
不过,这精细上等盐与粗制的盐巴,价格可是天差地别。
上等精细之盐,价比黄金。
粗制的劣等盐,也就比粮价高上一些罢了。
如果是在产盐地区,那价格会更低。
武帝时间,为了与匈奴打仗,将盐铁官营。
不断提高盐铁的价格,收割天下民财,方才耗死了匈奴,赢得了惨胜。
至隋开始,官府便将盐,从归于民,与其它商品一样,收取市税。
唐承隋制,也延用了此法。
安史之乱以后,大唐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方才又将盐收为官营。
连年征战,导致国库亏虚,官府不断提高盐价,以至于盐价飙升百倍不止,取富于民。
最终导致私盐泛滥,铤而走险者,杀之不尽,禁之不绝。
“江南盐厂与剑南井矿,多为世族门阀,朝廷权贵把持。”
“大王想要插进去一脚,无异于虎口夺肉,恐非易事。”
刘晏仔细想了想,然后十分不乐观道。
“我们不要盐厂,也不需要井矿。”
“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开加工坊就可以。”
按照李璿的初步构想,先寻找一些有经验的工匠。
慢慢尝试研究蒸馏提纯盐的方法,自己虽然不清楚具体步骤。
但没吃过猪肉,也听过猪叫之声。
只要知道大概的东西,蒸馏,纱布提炼,总能快速摸索出来。
要知道,古人可不笨,他们只是缺少开阔的眼见。
而自己恰恰拥有这些,只要给他们指引出大致方向,原本需要几百上千年的东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捣腾出来。
比如那烟花,在唐朝已经被玩的出神入化了。
如果招揽一批烟火工匠,给他们指明道路,研究出火铳与土炮,也并非没有可能。
即便弄不出来这些,那只要配比出合适的炸药,造出攻城火爆弹,那威力想想就很刺激。
可惜的是,眼下自己还不能太过张扬。
这些东西,还是等以后掌权之后再考虑。
眼下还是苟起来,赚钱夺权更重要。
糟老头子若是识趣点,乖乖听话,就让他安享晚年。
不听话,那很有可能,突然有一天,就暴毙驾崩了。
这个,谁也说不准的事。
“加工坊?”
“加工什么?”
刘晏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瞬间短路,怔了怔神道。
“当然是加工那些低劣盐巴,这是人吃的吗?”
“一点都不咸,反而还有点苦。”
李璿吐出口中的盐巴,一脸嫌弃道。
“可这些盐巴,已经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啊?”
“还能加工吗?”
刘晏感觉这涉及到了自己的知识盲区,满脸费解的看着李璿,求问道。
“寡人要怎么说呢?”
“物理化学之奥妙,已非你所能参悟之道。”
“寡人三言两语,也难以解释清楚。”
“等加工坊办起来,你倒是自然能够见识到其中之玄奥。”
李璿卖了一个关子,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道。
物理?
化学?
是什么东西?
刘晏眼神有些呆滞,但很快就回过神来道:“大王英明。”
不知道就不知道吧!
总之,拍马屁,总归不会错。
“发出高价悬赏,招聘一批制盐工匠。”
“包吃包住,日薪百钱。”
“有经验者优先,逢年过节也有薪资红包发放。”
李璿想了想,当即决定放手去干。
反正李隆基是彻底放飞自我了,估计也没空理会自己。
眼下的朝政大事,因为李林甫重病,几乎都交给了杨国忠。
此时的杨国忠,虽然没有宰相之名,但已有宰相之实。
“大王,既然要招聘工匠,这工坊也要提上日程。”
刘晏补充道。
“你去办吧!”
“土地批文,去京兆府办理即可。”
李璿说完,便又开始研究起了盐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