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拜个晚年

  • 修魏
  • 淮东乡民
  • 2809字
  • 2025-02-11 15:11:53

曹昂看着许济,“伯雅,两万具农具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徐生招来足够的木匠,我寻思着可以用一种贷款的方式把成本分摊下去,或许在这样的战乱时代,这样的缺吃少穿的环境下才能把屯田变成实际政策,而不是一纸空文。”

“子修,你不是说准备利用陈公台向东郡的世家大族借一笔财物吗?”许济皱着眉头看着曹昂。

曹昂摆了摆手,叹了口气:“别提了,我细细思考陈公台毕竟只是心中不快,至少并没有必反之意——,若是因为猜忌就逼迫过甚,非是良善所为。”

许济却是笑了,“难道把这些成本摊在这些衣服都穿不上的黔首身上?这就是良善所为?子修你虽是曹将军嫡长但是并不是不察明情的公子哥,不会不知一旦让这百姓摊下成本,即便政策施行,也会有不少百姓遭受损失。”

“大族损失财物,便仅仅是失去财物,可是老百姓呢?他们的痛苦又如何呢?”

“伯雅,你且放宽心,当此时我曹子修既然提出屯田政策,就不会不管这些老百姓,他们是我们这个天下的根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那你的意思是---?“许济瞪着眼睛看着曹昂。

“呵呵,你且听我说来,之前我的打算都是依据陈公台必乱的前提下展开,但是子廉叔叔试探了陈宫,其人不过是有些心中怨气,如果以后可以好好安抚,不会有什么事情。”

“若是这么思考,就不能按照之前谋划,这对于陈公台这样的老臣来讲太过不公。所以我的意思就是向世家大族借粮的计划不变,办好了这件事,陈公台就是一大功,其后这些农具,粮种,耕牛耕马全部借贷给无依无靠的百姓。任由他们生产,兖州天下腹心,东郡大河之畔,既不缺水也不缺地,假以时日,不会太多,只需要三年五载必然是处处丰收,粮足兵精还会担心还不上这些从大族借出来的东西?

到时候他们只会觉得给咱们的少了,他们会追加投资,他们会把子侄送过来,他们会主动上咱们的战车。所以伯雅,要想开篇靖乱就要收天下民心,有怨言不可怕,只要对天下有益用他何乐不为?”

许济点了点头,曹昂所言确实不错,他许济毕竟只是大族偏支,所思所考还是不像正经大家族里出来的。

这时候一位仆从奔来,禀告曹昂:“公子,还有许先生,那个徐生回来了,带回了不少的木匠,说是皆是公子安排。”

两人对视一眼,“好小子,这么快就回来了,伯雅这就看你的了,好好安排徐生他们这些人,尽快完成两万具农具,甚至更多。”

“公子,你不去见一下他们?”许济看着曹昂,曹昂已进准备离开:“不了不了,我这就要和子廉叔叔了去忽悠,呕不,是与陈公台商量了”

“哈哈,恭祝公子顺利了,希望这陈公台不要自误前途,毕竟他许济看这曹氏必是一飞冲天。”

许济看着曹昂离去的背影,拱手想到。

“子廉叔叔,公台先生,如今家父已经决定开展屯田,这项政令不容更改,即便阻力再大也要努力实行,如今群雄割据不尊王命,只有实行这项政策才能够匡扶汉室,剿灭群雄。”

曹昂向着陈宫拱手继续说道:“公台先生,您是大才,应该能够明白这项政策对于咱们有多大的好处,如今这政策只要能够实行,便是利于国,利于民,利于曹公啊。”

“公子啊,你这话说的不假,可是你应该明白这天下,不仅是陛下的天下,更是这万民的天下,这万民可不是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人。”

陈宫继续抿一口茶水,继续说道“公子,如今的天下哪些人的学识最多,哪些家族的人才最多?又有哪些人世代为官,祖上尽是朝廷栋梁?”

“如今屯田是让曹公有了大利,可是让这东郡的大族皆是恶了曹公,这一舍一得,其中的帐公子能明白吗”

“呵呵,公台的意思洪是听明白了,这其中的关窍确实是应该好好考虑。”曹洪这时插话,以防止双方一拍两散。

可是只见曹昂哈哈一笑:“公台先生大谬啊,哈哈。”

陈宫自信满满的表情顿时一跨,“公台先生,正是为了这世家豪族着想,我们才应该坚定不移的实行屯田政策啊。”

“哦,公子有何高见?陈某洗耳恭听。”

“公台先生,如今的大汉可以说的上是烽烟四起,诸侯渐渐离心离德。地方上呢?黄巾起义,盗贼巨多,乱兵更是四处劫掠,良善百姓更是颠沛流离。”

“无主的田地,荒废的水利,在这中原大地上是比比皆是,这样看来屯田政策一旦实行,最先被开发的是无主之地,这对于世家大族有何损坏?大量的流民有了依靠,有了田产,乡间里坊也会安全不少,这是也不是?”

“更何况有了大量的粮食,士兵不会劫掠,大族豪强就不会担心有乱兵劫掠自己,而士兵有了粮食就有了纪律,有了管制,不会像是脱了束缚的野兽一般肆虐地方,与此同时更是会把其他军阀消灭掉。”

“公台先生,您不会不知道这些可是对于世家大族顶顶有利的呀。”

陈宫缓缓地抚须,沉思片刻,缓缓地说道:“公子所言不错,可是如果是担心大族不满,陈宫自去劝说便可,为何要让大族还出一笔资财呢?”

“公台先生,大族得了如此之多的好处不会想要坐收渔利吧?更何况世家出了一笔资财也是让我么们这些推行屯田的人一个安心不是嘛?”

“当然了,除了这些最重要的就是为了公台先生你啊。”

陈宫先是不解,随即恍然大悟:“公子的好意陈宫明白了,宫是兖州当地大族出身,素来与大族相近,公子是把这份功劳送于陈宫啊。”

曹昂见到陈宫知晓,便是哈哈一笑:“公台明白就好,您与家父自县衙相交相遇以来,共同经历了多少大事?家父最危难的时候,是您一直跟随家父,这份情谊是我曹家父子不能忘的。”

“我知晓家父最近招揽了不少贤才,最近与公台先生稍微有些冷落,但是这些不过是人事频繁的无心之失罢了,你的好家父记在心里呢,又怎么是这些新来之人所能撼动的呢?”

“公子对陈宫真是推心置腹,这些时日来陈宫心里是有一些不快,但是公子的话却是如同春风拂过大野泽一般令这荒芜冷冽之地焕发生机。”

“这心里的郁闷陡然一空,多谢公子。”言罢陈宫施了一礼,说到:“公子把这大功送于陈宫,陈公不能不接,还请公子放心,陈宫必然会把这些事做好。”

曹洪见到陈宫与曹昂相谈甚欢,说到:“既然大事已经谈成,我这酒菜也是备好了,何不如一起喝一杯?”

“子廉的好意,公台心领了,但是如此事情极其重要,我还是快快去禀告曹公,立刻实行才是。等到办成这等大事,陈宫必定厚谢公子与子廉。”

“公台有此大功,心中当无忧矣。不过我就不去了,免得与您争功。”

“公子取笑某了。”

说罢,陈宫起身快步走了。

曹洪看着曹昂,“子修,你看这不是皆大欢喜吗,俗话说和气生财,陈宫不是不明是非之人。”

“叔父所言不错,这酒菜已备,不如咱们叔侄享用一番?”

“呵呵,那你可是有口福了,我家的饭菜不敢说最好,但是也敢夸口这东郡最好的之一。”

“那子修就借着叔父的光了。”

曹昂嘴上笑着,嘴里吃着,但是心里却在想着:“陈宫归根心里还是想着兖州大族的利益,不过这有何妨?毕竟是时代的限制罢了,这个副本本就是以家族为核心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玩法。”

更何况,由陈宫去劝说东郡豪强,出财让地也可以避免曹操与当地豪族冲突。不然本可以白嫖又何必绕这一出子呢?不过真要是像后世民国那样勒索大户,不知道他曹家父子第二天的脑袋会不会不翼而飞?

曹昂自嘲地笑了一下,想这么多何必呢?至少如今已经是不错的发展了,合作还是对抗,这是一个问题。就看陈宫怎么去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