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明都是清官?放屁的清官

此刻,崇祯也看出来了,户部尚书郭允厚不乐意,不过崇祯并不震怒,他前世读过明朝历史,知道这位郭允厚乃是忠臣,还是一名干实事的大忠臣,绝非东林口炮之流。

“怎么?郭爱卿不愿意?“

“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说。”

“去岁开始,朝廷便拖欠辽东军饷,高达数十万两白银,户部还欠着太仆寺的养马钱,欠着各地草料钱,今年陕西又发生灾荒,斗米数钱银子,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易子而食,太惨了,陛下啊,臣自打升了户部尚书,每天一睁开眼,心里想到都是银子,银子,银子,如今好不容易得了这些银子,臣恳请陛下先发往辽东,而非中饱陛下私囊,臣以下犯上,死罪,死罪!”

郭允厚直接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崇祯目视郭允厚良久。

“除了这五十万两白银,国库里还余多少银子?”

“哎,不过一万两白银罢了!”

“什么?”

崇祯吃惊,前世读过历史的他,倒也知道明末穷,可也不至于穷到这种地步吧?偌大一个帝国,户部存银只有区区一万两?

“为什么这么少?地方上押解进京的银子呢?朕记得秋税刚过。”

郭允厚叹息:“启禀陛下,如今国家艰难,处处需要用银子,地方上押解进京的银子,还没入库,就得立即发出去,户部根本存不下银子,臣,臣空有一番报国之心,却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郭允厚今天也豁出去了,啥都敢说。

崇祯思考良久,叹息一声,忽的戏谑道:“都说你是大明的钱袋子,朕看你是个瘪瘪的钱袋子。”

崇祯这番幽默发言,让郭允厚不知所措,他嘴巴蠕动,不知道怎么接皇帝的话了,最后只得来一句:“臣有罪。”

“郭爱卿且先退下,放心,银子会有的,朕保证。”

郭允厚离开后,崇祯坐在御座上沉思良久,大明的财政问题太复杂,户部光靠郭允厚一个人,肯定支撑不了,该怎么办?

忽的,崇祯想到了一个名字,他喵的,朕怎么忘了他?

毕自严!

这位才是大明真正的钱袋子,天启崇祯两代户部尚书,去年的时候,因为与魏忠贤起了争执,罢官回乡了,历史上的崇祯即位后,复启户部尚书,

毕自严,算是明末少有的实干派,能力非常强,他硬是在朝廷财政崩溃的背景下,苦苦支撑了十余年。

“王大伴,传朕中旨,宣毕自严来见朕。”

这段时间,崇祯一连发出去很多中旨,要见的人太多了,王承恩也不奇怪了,只是本本分分行驶他的职责。

“遵旨!”

第二天,又是一个御门听政日,崇祯早早起床,喝了几杯红茶,草草用了一碟子点心,便立即摆驾皇极门。

皇帝端坐在御座上,面色冷的结冰,底下诸大臣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上次御门听政皇帝发威,钱谦益灰溜溜滚回了江南,名声扫地,刘宗周现在还在南苑辛苦种地,苦逼的很。

沉默片刻,崇祯终于首先开口。

“前日,朕说的议罪银的事儿,户部太仓库共收到五十万两白银,来来来,诸位大臣发表一下感想。”

“黄立极,尔为内阁首辅,你第一个来讲,周延儒,你第二个讲话。”崇祯直接点名。

此刻,黄立极和周延儒冷不丁被崇祯点了名,二人心中惧是一惊,暗道一声,小皇帝怕是知道了啥?

黄立极硬着头皮出班。

“启禀陛下,想我大明京官数百人,才只交了区区五十万两白银,足见我大明百官清廉。”

“臣附议。”周延儒的声音。

“放屁!”

崇祯原本还想着装装深沉,却被二人气的直接骂人。

“狗屁的清官,尔等要是清官的话,朕现在就跑到后山,吊在歪脖子树上去,魏忠贤,念。”

“遵旨!”

魏忠贤抹了把冷汗,恨铁不成钢的望了眼黄立极,黄立极算他阉党一员,如今犯了事,他也脱不了关系,哎,原本他阉党好不容易出了首辅,他还想包庇一番,没想到,还是让皇爷查出来了?

看来皇爷除了他这条狗外,还有一只狗?是哪个王八蛋狗告的密?

“内阁首辅黄立极,尔在保定府侵占民田一千倾,侵占军屯八百倾,私下变卖顺天府下辖草料场为己有,收取盐商两百万两白银。”

“周延儒,科举舞弊,卖官,收取黄金两万两,白银一百万余两,贿赂勾连内廷太监宫女,私传内廷消息。”

“河南道御史侯荀,身为言官,本有监视百官的权利,却私下勾连大族,随意构陷官员,贪污受贿,多达百万两白银。”

魏忠贤一句一句念着,被念到名字的官员有瘫坐在地的,有强装镇静的,有呆若木鸡的,有惊慌失措的。

当然,也有之前的胆小贪官,交了议罪银,此刻心里暗自窃喜。

也有一部分极小的清水衙门官员,幸灾乐祸。

崇祯将百官表情尽收眼底,忽的,他看向了嘉定伯周奎的方向,此刻周奎双腿站的端直,眼观鼻鼻观心,脸上颇有几分得意。

崇祯心里冷哼一声。

对于这位岳父,他一点好感也没有,历史上的崇祯在李自成攻打京城之时,找大臣募捐,国丈周奎率先哭穷,一毛不拔,城破后,李自成从他府上抄出白银五十三万两,金银珠宝几十车。

周皇后如此贤惠美貌,怎么摊上了这种爹?

不过,现在他才当国丈几个月,没来得及贪污受贿,崇祯瞧着周国丈的小人表情,心中厌恶,想着,以后怎么着也得寻个理由,让他吃吃苦头。

魏忠贤念完后,崇祯忽的笑了。

“昨日,户部尚书郭爱卿跑来找朕哭穷,朕就奇怪了,我堂堂大明,地域辽阔,两京十三省,物产丰富,产丝绵麦稻,怎会缺银子?”

“银子到哪里去了?”

“原来银子都跑到了诸位爱卿府上去了,刚才魏忠贤念的数额,朕大概估算了一下,怕不是有千万两之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