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蓝山带着小厮站在北街口,一眼看到那褪色的豆腐坊门楣,当他推豆腐坊的破木门时,蒸腾的豆味扑面而来。
阿秀已经上了年纪,正佝偻着背搅动铁锅里的豆汁,浑浊的蒸汽里,她发间褪色的红绳与白骨书生手上的如出一辙。
文照换了一身衣裳,从内室出来对着阿秀的背影叫了一声“娘”,余光见到朱蓝山后一惊,怔在那里:“县令大人?”
“郭文照?”
朱蓝山只觉得惊异,这他娘是什么缘分!
“娘,这就是咱们朱县令!“郭文照很快笑开,蹭掉鼻尖的豆浆,“快给县令盛碗热乎的!“
在朱蓝山目瞪口呆之际,文照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王梦官不在,我就回家看看,您放心,我吃早饭就回去伺候林大人。”
他还以为朱蓝山是一时兴起来这里吃个早饭。
“文照......“朱蓝山突然按住文照肩膀,试探地问,“你娘有没有个可以戴在手指上的平安扣......?“
阿秀闻言,佝偻的背脊突然绷直如拉满的弓弦,滚烫豆浆泼溅在粗布围裙上,在晨曦中蒸腾起细白雾气。
她缓缓转身:“县令大人怎会晓得这陈年旧物?“
沙哑嗓带着点颤音,枯瘦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左手无名指根部——那里有一圈经年累月摩擦形成的浅淡凹痕:“那是我与夫君的定情信物,您怎会知晓呢。”
信物....朱蓝山眼睛都亮了:“敢问郭叔姓甚名谁?”
“郭子明。已经去世多年了。”她看向文照听及父亲名讳瞬间黯然地脸:“甚至连儿子一面都没见过。早些年,我家夫君也是个读书人的,那年杏花刚谢,他背着半卷诗书进京,说是要考取功名。“
檐角铁马叮咚作响,恍惚间又听见二十年前那个清晨的鸟鸣。窗台上还摆着她昨夜绣的并蒂莲帕子,针脚细密得能数清每根丝线。左邻右舍都说她嫁了个温润如玉的郎君,将来定能夫荣妻贵,官家夫人也做得。
到底是来日莫测,世事无常,别说官家夫人,她竟连丈夫最后一面都未能见到。
有人说他在京城醉倒烟花巷,有人说他被权贵折辱丢进护城河。
她攥着那方并蒂莲帕子,便当他死了。
而后每年清明往城门口烧纸钱,灰烬像雪片般落在青石板上。每每朝城门远处望去,仿佛多年前那个负笈远行的身影,正穿过层层叠叠的光阴,在光里若隐若现朝他挥手。
也曾怀疑他故意弃了她们娘俩。
可是.....毕竟曾经朝朝暮暮相守的人,她心底里又是相信他的。
文照怔怔望着母亲被蒸汽模糊的泪眼,多年来鲜少听闻父亲全名,此番也是感慨。
晨光斜斜切过屋檐。
府衙内的仵作间,阿秀看着那一堆白骨,泪水浸湿眼中:“三郎......你说过要给文照买糖葫芦......你该看看他,真与你当年一般模样。“
郭文照眼中通红,猛地抱住母亲佝偻的肩膀,万万没想到,自己快马加鞭带回来的,竟然是素未谋面父亲的尸骨。
半个时辰后,母子俩总算平静下来。
阿秀的银簪挑开铜锁,打开了随身带来的匣子,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最上层的信笺墨色犹新,仿佛写信人昨日才搁笔——“吾妻慧鉴:今在国子监得遇九殿下,虽锦衣玉食,眉间郁色竟似我辈寒门...“
林清越抽出压在匣底的信封,略略翻看。
九皇子赠郭子明的诗稿飘落案几:“莫道天家骨肉亲,冷宫梧叶二十春。幸有芸窗逢知己,肯将肝胆照冰轮。想我二人初遇国子监,我解狐裘换酒,你焚诗稿取暖,笑谈要做“冰轮双璧......”
......
林清越触摸着其上小字,瞬间进入九皇子当年意念之中。
夜色如墨,冷宫月阁的琉璃瓦上积着未化的雪。
九皇子蜷缩在漏风的厢房里,听着远处正殿飘来的丝竹声。
那个叫云娥的宫女就是在这里咽下最后一口气,无人记得,无人问津,唯有她守在身旁,她是他的生母。
“九弟怎么躲在这么偏僻的地方?”
朱漆木门突然被推开,少年太子披着玄狐大氅踏雪而来,腰间玉带扣着象征东宫之主的蟠龙佩。
九皇子迅速抹眼泪,与太子行礼,太子见他雪天穿着单薄,道“你这身衣服也该换了,明日让尚衣局送几匹云锦来。“
九皇子垂首盯着青砖缝里的冰碴:“谢太子殿下,臣弟用惯了旧物。“
太子沉吟片刻,竟亲手解开自己的貂绒围领,带着檀香气味的温暖皮毛顷刻裹住了九皇子单薄的肩膀。
那一刻,九皇子眼神怔然,不敢置信这深宫之中,当真有人不介意他身上流着浣衣婢的血。
他真的可以称呼他为“兄长”吗。
九皇子抬眸看向太子的目光里,满是怯弱与小心。
......
“杂种就该待在淤泥里!”
可当他被其他皇子推到池塘欺凌时,挣扎间却瞥见太子立在汉白玉栏杆后,明黄袍角纹丝未动。
前些日子里的那些好意,竟是假的?可他如此卑微,有什么值得太子青睐的。
当夜九皇子发着高烧缩在床角,突然摸到枕下藏着的匕首。
刀柄缠着褪色的红绳——母亲悬梁前用血写在墙上的“忍“字早已斑驳,唯有这柄她偷来护身的短刀,在月光下泛着幽蓝。
“九殿下,该喝药了。“小太监捧着漆盘进来,他盯着他绣着银线的靴尖。
昨日这人还故意将他的朝服丢进炭盆,此刻却在汤药升腾的热气里笑得谄媚。
原来是东宫晚上送来一匣南海珍珠,似是表达白天未曾出手相助的歉意。
九皇子的眼神又软了下来,他贵为太子,一言一行惹人猜忌,又怎能事事顾及他。
如今这般,已经很好了。
他叹口气,接过了药碗。
几年后的临春之际,太子亲手为九皇子系上亲王玉圭,温和道:“户部那些陈年旧账,正需你这样的细致人料理......“
九皇子正预感谢,却听闻太子沉吟片刻转而道:“但有个人,你得交予我。”
是郭子明。
“子明只是个寒门书生...无权无势,仕途无望的.....“九皇子喉咙泛起苦涩。
“可他拿着孤的门生名录。“太子忽然扣住九皇子的手腕,蟠龙佩撞在玉圭上发出清越鸣响,“你说,父皇若知道郭生是你举荐的...会不会认为我们兄弟间起了嫌隙。“
是不是也会将你视为祸乱朝纲的贼人。
你明白的,他原本就看不上你。
甚至根本没把你当做儿子。
太子的眼神永远这般从容,自小被捧在手心的孩子,从不懂得什么叫做恐惧:“郭生手里那串名单,该物归原主了。“
那年太子指示李大人利用科考契机、笼络门生,郭子明赫然在列,可他为人刚正,不但拒绝了李大人示好,甚至还找到了太子门生的名录。
贫民之躯要对抗当朝太子,简直荒唐可笑。
太子松开手时,露出储君独有的果决:“孤允你留他全尸。“
他转身时玄狐大氅扫过案头诗稿,“群臣进谏,孤便为你担下来。“
墨迹未干的判词在烛火中明明灭灭,九皇子发愣地看着上面:「九皇子私结朋党,意图不轨」。
他看向太子不容置喙的背影,百口莫辩——他何曾有机会私结朋党?!
这就是他当做了多年兄长的人!吗!
深宫之内,果然全是心机筹谋。
“你放心,哪怕事发,我也会求父皇网开一面,也会为你争得封地,我们永远是——血浓于水的好兄弟。九弟向来最是知进退,想必不会辜负孤一片苦心吧。这些年来孤对你如何?难道在你心里,一个外人都比我重要?”
九皇子失魂落魄地出了东宫,东宫朱门在身后轰然闭合的余震犹在脊梁震颤。
他望着宫道两侧渐次燃起的绛纱灯,忽觉这暮色里的春寒比腊月更刺骨。
科考舞弊一事已传的沸沸扬扬,他几次劝阻子明莫要干预此事,可郭子明书生意气:“若当朝太子如此弄权,天下怎能安然交予他?我打探过了,那些将要中举的门生连论语都背不出!若天下才俊尽是这般蝇营狗苟之徒,九殿下,你我读过的圣贤书,当真要拿去垫太庙的香炉么?”
皇帝怎会不知此事?
九皇子苦苦一笑,不过是不愿联系到太子身上,或是需要找一个替罪儿子,保全爱子的名声。
......短暂的记忆从书信中传出。
林清越被朱蓝山叫了几声才恍然回神。
只见阿秀混浊的眼睛正盯着自己:“林大人,可有线索?”
“此案......尚需细查。“顾及皇家隐秘,林清越不好多说,便要阿秀与文照回去歇息。
朱蓝山早看出林清越观望到了内情,待送走阿秀,便将林清越直接堵在了书房中:“看你刚刚的样子,一定有鬼!”
林清越淡然地将承装信件的匣子锁好:“我猜他说的那句恐惊天上人,不是当年的太子,而是如今的天子。”
“什么?!”朱蓝山的声音惊走了门外飞雀:“他们当年不是好友吗?”
“当年——”林清越抬眸直视朱蓝山:“太子科考舞弊、勾结群臣的铁证被人誊抄成册散播京城,有人曾指出是九皇子结党营私陷害太子,可当年九皇子倍受冷落,无人问津是实事,却独与国子监寒门书生郭子明走的亲近,但就这一条疑点,也因郭子明的消失,让人查无可查。”
“你的意思是说——”朱蓝山吓得脸色惨白:“郭子明的死是当年的九皇子......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