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划船,终点悬挂两张白布。
船到达终点后,驶船之人在白布上写字,谁先写完谁就算胜出。
若在旁人看来,这是场非常公平的比赛。
可刘敏心头却涌出一股无名之火来。
这种赛程,相当于刘瑶在比船速的同时,还要与他比一比写字的快慢。
自己可是草书大家,刘瑶如此比赛,难道是故意让着自己不成?
刘敏闷哼一声,暗道就算对方是皇子藩王,自己今日也绝不谦让。
毕竟,用哪种楼船参与东征,可是关乎军国大事。
于是,一切准备妥当后。
当令旗一舞,刘敏便快速摇动长橹,驾驶小舟如出弦利箭般向百丈之外的白布而去。
由于航向朝西,属于逆水行舟,刘敏不仅需要通过长橹推动小舟与水流对抗,更要用长橹把握方向,避免船只偏航。
长橹作为模仿鱼儿摆尾而造出的划船工具,比起以前的桨棹效率更高。
民间曾说,一橹顶三桨。
划桨时,必须有一段动作是将桨叶从水中抬出,再重新落回水里以拨动水流推船前行。
这样就难免要做一段无用功,平白耗费力气。
而长橹的橹板可以在摇动时一直处于水面以下,从间歇划水变成连续划水,大大增加了划船效率。
尤其是这种单人小船,橹的优势远大于桨。
可这些长橹相较于桨棹的优势,在刘瑶的螺旋桨面前,却荡然无存。
刘瑶的三叶铜制螺旋桨,不仅完全没在水下,而且从流体力学上来讲,效率比橹还高。
而且哪怕不会划船的人使用,只要能把齿轮转动起来,就能推动小舟航行。
刘瑶虽对螺旋桨颇为自信,却也不敢大意。
他拼命推动曲柄,给螺旋桨传送动力。
不过,两艘小船刚开始在水流相对平缓的水域航行时,擅长摇橹的刘敏还是领先了半个船头。
岸上众官员,有个别还对刘瑶有所期待的,此刻也全都泄了气。
姜维暗暗着急,双手紧紧搓在一起,仿佛在帮刘瑶一起使劲儿。
可随着水流越来越急,长橹愈发不好操纵,刘瑶的螺旋桨船反倒后来居上。
行到五十丈时,直接换成刘瑶甩出刘敏整整一个船身。
“这,这怎么可能?!”刘敏额头上冒出黄豆大的汗珠,埋怨自己终究年事已高,驶起船来竟比不过十六七岁的小伙子。
他甩开膀子,用足十分力气,紧紧咬住刘瑶的船尾。
可无论怎样,两只小舟的距离依旧在渐渐拉大。
刘敏这才意识到,并非是力气大小的问题。
对方那艘用螺旋桨推进的小船,航速的确比自己这种摇橹小船要快。
突然,一道激流从侧面袭来,先后打乱了两条小船的方向。
船头不再对准悬挂白布的终点,而是朝岸边偏移。
刘敏连忙摆动橹柄,调整姿势,再次将船头冲向白布。
不要小瞧这条长橹,它既是让船行进的动力,也可以随时改变航向,完全不需要设置船舵。
刘敏瞧了一眼刘瑶,见他的小舟仍在偏移,心头暗喜。
经过观察,刘敏发现对方船尾上的螺旋桨后面,挂着一只大舵。
既然有舵,说明甲板上的齿轮和曲柄只是单纯能让船向前航行,并不能转向。
转向还需要靠船舵。
而此时,刘瑶正全力推动螺旋桨,没有多余的手去掌舵。
刘敏见状,不免发出一声冷笑。
若是多几个人在船上,自己或许会输。
可眼下刘瑶与自己单挑,他就算再厉害也没有三头六臂。
要么就换下一只手来减速操舵,要么就一直偏着航行。
总之,舵和螺旋桨不可能同时顾及到。
“还是老祖宗的东西简单有效!”刘敏望着手中长橹,喜上眉梢。
他必须感谢这股突如其来的激流。
可下一刻,刘老将军却傻眼了。
只见刘瑶做了个用力踏脚的动作,船尾的舵杆竟自己动了起来。
航向被舵叶及时纠正,船头再次瞄准了白布终点。
“这,这是怎么回事?”
包括刘敏在内,在场所有人都看得莫名其妙。
他们哪里知道,就在刘瑶脚下便有个传动装置,可以把脚踏向下的力量带动舵杆转动。
为了控制好方向,刘瑶还特意做了个舵角指示盘。
盘上清晰刻着十个刻度,上有指针可以代表舵叶的方向。
刻度盘后设有一左一右两个踏板,共同掌控着舵的方向和角度。
左脚踏一下,便是左舵五度。
右脚踏一下,便能把舵往回扳正五度。
靠着手脚并用,刘瑶在不减速的前提下,展现出超乎想象的控船能力,在沔水激流之中稳将船头方向摆正。
眼看着就要接近终点,刘老将军心中万般焦急。
直到望见前方河面上用细竹竿挂着的两块白布,他忽又放宽心下来。
对方虽比自己先到终点,却未必能是最后的赢家。
“刘文枢啊刘文枢,你明明船比我快,却偏要附庸风雅,设置这种布上写字的环节,这不是画蛇添足嘛!”刘敏暗自得意。
若在桌案上写字,那自己比刘瑶就算快,也快不了多少。
但若比站在船上写字,那自己身为南人、还擅草书的优势可就来了。
小舟逆水而行,想在湍急的河水中把船稳稳停住,本身就需要极高的操船技术。
同时,还要求船上之人一边控制船身,一边提笔写字,更是难上加难。
刘敏相信自己能够把如今被落下的时间,全在写字上找补回来。
想到这里,他一边用力摇橹,一边朝刘瑶紧紧盯去。
岸上众人也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最关键的时刻马上就要来到了!
他们翘首踮足,目光全聚拢在刘瑶身上。
就连之前不看好他的蒋琬,也使劲儿瞪着老花双眼,不敢错过这一幕。
是刘瑶能顺利在逆水湍流中停住船舶,写完“赢”字。
还是刘敏能后来者居上,依靠擅长的草书成功逆袭?
不到最后一刻,没人能笃定哪家会笑到最后。
悬挂在竹竿上的白布,随着微风徐徐飘摇。
若想操船的同时用另一只手在晃晃悠悠的白布上写字,十分考验书法功底。
与草书名家刘敏相比,刘瑶显然没有这个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