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宫太极殿东堂内,大将军曹爽挺着肥厚肚腩,怒气腾腾,上表指责郭淮丧师辱国,应当将其撤换并加以严惩。
领军将军蒋济却在一旁求情:“郭伯济虽误中蜀寇埋伏,但胜败乃兵家常事,况其身为雍州刺史又怎能不去救陇西?吾以为本次陇西之败主责在于太守马颙,这马太守才是应该严惩之人。”
中书令孙资也劝道:“蜀寇经年犯边,郭伯济熟悉雍州兵事,又是一员干将,稍做小惩便足矣,不宜将其换掉。”
听了几句劝告,曹爽这才冷静下来,不再咄咄逼人非要问责郭淮。
他把目光移向司马懿:“司马太傅有何建议?”
司马懿先前始终眯着眼睛一语不发。
郭淮是他的人,在曹爽面前他需要避嫌。
如今见曹爽问向自己,司马懿这才扶了扶腰间宝剑,端正刚才佝偻的坐姿:
“如何处置郭伯济,老夫并无异议,一切都听大将军定夺。不过陇西郡如今太守缺职,还望大将军尽快安排。”
一听这话,曹爽不由得露出一丝冷笑。
司马懿的表现,很对他的心思。
既不敢与自己争锋,硬保下他的小弟郭淮,又拱手将陇西太守的任免权交给自己一人。
“这老家伙真识时务,知道如今谁才是真正掌权的顾命大臣。”曹爽暗喜,“这曹家的天下,终究还是得姓曹的来掌管。”
“陇西新败,军民上下震惧,我以为新任太守人选,必须找一个文武兼备,仁厚忠良之人方可担当。”
说话的是司徒卫臻,他曾在曹叡之时担任过征蜀将军,对西北军政极为了解。
这人也是曹爽最近极力拉拢的对象。
“卫司徒有何见解?”
“游击将军陈泰,明统简至,文韬武略,可担此重任。”
“陈玄伯?未免大材小用了吧?”曹爽摇了摇头。
这陈泰可是陈群之子,颍川陈氏的年轻才俊。
在朝中培养几年,起步都得是个刺史。
哪能只让其做个郡守?还是陇西那种偏远苦战之地。
其父陈群创制了九品官人法,那可是世家大族中的翘楚。
曹爽虽然在打压司马懿,但却不敢正面招惹整个颍川士族。
如此馊的主意,也就卫臻这个从不站队、从不结党的老顽固敢出。
他不知道,卫臻乃是真正从国家大事角度出发,觉得陈泰是个人才,最适合稳定西北之乱局。
卫臻见自己的建议被否决,又举荐一人:“太原王沈,才经文武,素有孝义,可以为之。”
这位王沈乃是徐州刺史王昶的侄子,如今被曹爽辟为掾属。
卫臻觉得王沈带兵打仗或许不行,但勤政安民应该不成问题。
陇西残破,最需要这种有才干的官员治理。
而且他还是曹爽的人,应该不会被否决。
可曹爽听罢,心里一百个不乐意。
王沈出身太原王家,与郭淮的太原郭家乃是乡党。
这人放在自己身边当个干活小吏还可以,外放到陇西做郡守,那整个雍州不就成太原士族的了?
说实话,曹爽还是对王沈以及其叔父王昶不太放心。
卫臻被拒了两次,知道曹爽根本听不进去自己的话,索性冷冷站在一旁不再出言。
“我有一人,最适合陇西太守的人选。”曹爽斜眼看看左右,语气里似乎不容许任何反驳:“此人乃是尚书仆射卢毓之子,卢子若是也。”
卢钦,字子若,目前也是曹爽大将军府里的一名掾属。
而且他父亲卢毓亦是曹爽重点拉拢之人。
提起他父子,或许没什么名气,但卢钦的爷爷在汉末可就鼎鼎大名了。
那便是刘备和公孙瓒的老师,汉北中郎将,大儒卢植。
也是后来隋唐时期,五姓七望中范阳卢氏的始祖。
但此刻的卢钦还不属于世族大家,仍然吃着祖父的老本,急需靠建功立业来证明自己。
此刻,尚书仆射卢毓也站在大殿之中,听闻曹爽保荐自己儿子,顿时尴尬万分。
他曾经担任吏部尚书,执掌典选举事,是曹魏选拔人才的官员。
不过他在选拔人才过程中极为讲究避嫌,连亲女婿、华歆的孙子华廙都被他压到三十五岁没给个官做。
没办法,谁让他没有世家的根基呢?
在朝中做事只好处处小心。
如今,曹爽推举自己儿子卢钦当郡守,卢毓同意也不是,不同意也不是,一时间左右为难。
没想到,司马懿却率先开了口,朝上面正昏昏欲睡的曹芳一拜:“陛下,卢子若倒是个能当郡守的人才,老臣赞同大将军的提议。”
大殿中的群臣,无论是依附曹爽的一帮,还是其他世家大族,都觉得卢植的孙子最符合各方利益,于是纷纷赞同。
就连卫臻也没什么异议。
顺利通过后,曹爽反而觉得不爽了。
怎么大家都同意?
莫非是自己选错了人?
这种感觉,就跟与小贩讨价还价,刚只砍出一刀对方就立马同意一样,总觉得是自己吃大亏了。
剧情不应该是自己推举一人,然后有人反对,再被自己强势压制么?
或许刚才应该再独断一些,推举个自己的铁杆亲信,方能占到更大的便宜。
不过话已出口,曹爽也不便反悔,毕竟卢钦也是他心选之人。
最近司空崔林向自己举荐一个农家出身的名士,说是想帮忙提携给个太守干干。
下次不如把空闲的江夏太守拿给此人做做,也能卖清河崔氏个人情。
农人为官,到时候朝中必定有些人要反对,那才是自己逞威风的好机会。
那个家伙叫什么来着?
对了,好像叫王经。
曹爽虽然相较司马懿这种老银币是个草包,但他并不是低智商的笨蛋。
作为当代曹姓宗室的翘楚,比普通人还是强很多的。
他知道想对付颍川、南阳这些荆、豫士人,就要靠拉拢河北士人与其对着干。
范阳卢氏、清河崔氏,以及一些没有家族支持却身怀才名之人,都是他拉拢的对象。
陇西太守的人选已定,小皇帝曹芳象征性表示同意后,便欢欣雀跃去御花园玩耍。
而司马懿则喜怒不形于色,退朝后独自返回宅中。
司马师见父亲归来,便立刻上前询问朝中今日有何大事发生。
“郭伯济又打败仗了。”司马懿叹了口气,将他带入密室,这才敢畅所欲言。
“去年就败在蜀贼廖化身上,这次莫非又是轻敌?”司马师看父亲的语气,便知郭淮定然吃了个大亏。
“蜀寇这次是一个皇子率军出征,叫做刘瑶。不过郭伯济不至于败在区区一个十几岁的皇子手下。”司马懿目光渐渐深邃起来,“吾料应该是姜维在背后出谋划策。”
提到姜维,司马懿对他的印象很深刻。
五丈原诸葛亮病故后,就是此人作为断后有序组织蜀军撤离。
当时姜维反旗鸣鼓,做出反攻魏军之势,竟连自己也被唬住了。
“父亲莫要轻视少年人。”司马师提出不同看法,“岂不闻冠军侯十八岁便能驰骋漠北?咱们虽不熟识刘瑶,却也不能小看于他。”
“嗯。”司马懿满意地点了点头,“吾儿可语兵也,刚才为父是故意试探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