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告密投诚

  • 绍唐
  • 诚书惊
  • 2146字
  • 2025-04-10 19:07:10

午间的宴席过后,群臣都回到各自的衙门办事,毕竟现在还是战乱时期,即使是皇帝受册封这样的大事,也只值得空出半天的休息时间而已。

至于三位新来的宰执,则是被李亨一并打发到大都督府,相信他们经过老前辈裴冕的言传身教,一定能明白处在灵武的这个大唐中枢目前是以一种怎么样的方式在运转的。

正准备出发去少府看一看火药的研究进度如何的李亨却再次接到徐福的禀告,说是房琯去而复返,想要求见他这个皇帝,现在就在外间候着。

虽然对此有些疑惑,但李亨想着应该不是什么耗费时间的大事,于是便对着徐福吩咐道:“让他进来吧。”

房琯大踏步地走进殿中,却是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

在来灵武之前,他以为诸多政事都是由裴冕这位宰执在操持着的,结果一到大都督府,却发现真正管事的是李泌。

李泌?李泌!

李泌年少成名,知道他的人自然不少,特别是像房琯这样的京官,一开始更是对其颇有关注,而这种关注也随着其隐居的消息传得越来越广而渐渐消失。

皇帝尚为太子时与这位是好友房琯当然知道,危难之时皇帝想起这样的有才之人似乎也情有可原。

可问题是李泌根本不是科举出身——这也就罢,关键是这人此前除了翰林待诏一职,其余官位是任也未任,至于为官有何政绩,更是闻所未闻。

就是这样一个人,竟能主政中枢,使宰执屈而下之?到底凭什么?

简而言之,房琯的意思就是:李泌虽无右相之名,却有右相之实,但以他的资历和仕途来讲,是根本没资格做这种事的。

但显然房琯也明白,李泌既然敢这样做,背后肯定少不了皇帝的支持,而一旦说了李泌坏话,自己在皇帝心里的印象就要大打折扣,绝对的得不偿失。

所以他还是按照自己原本的规划开口对着皇帝说道:“启禀圣人,臣之所以请单独奏对,是因有关军中大将之事要告于圣人。”

军中大将?

李亨听到这四个字已经有些应激反应了,虽然他已经让郭子仪和王思礼秘密地检查中军和右军中是否有人勾结外人,但这事不是那么好查的,始终也没什么结果。

李静忠要成事,所依靠的必不可能是小校,而军中的大人物,无外乎也就那些。

御营中军的郭子仪、仆固怀恩、路嗣恭、浑缄,御营右军中的王思礼、李嗣业、李承光,最多再加上个段秀实。

这些人李亨经过相处也有一些了解,看着都不像不忠诚的人,可知人知面不知心,他除了能排除郭子仪和王思礼的嫌疑外,其他人似乎都有一定的可能。

“既如此,你便说来听听。”

“李承光此人,圣人可知?”

“自然知道。”李亨的眸色愈发深沉,“他先前与王思礼并是哥舒元帅的左右手,兵败后逃到朕来,现在正是朕御营右军的两位副都统之一。”

房琯内心欢喜,李承光的地位越高,在皇帝心中越重要,他的告密就显得越有份量,也越能得到皇帝的信任。

“臣要言及的正是此人。”

“圣人身居高位,看顾事情颇多,心神劳累之下,难免被小人所欺瞒。”

“你的意思是……”

李亨皱起了眉头,

“李承光有反心?”

“不是反心,胜似反心。”

房琯加快了语速,升高了语调,以便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更慷慨激昂一些,

“李承光兵败潼关之后逃至顺化,可在听说了圣人灵武登基的消息后,他非但没有主动投靠,反而是频频给太上皇去信表明诚心。”

“在见到圣人亲征大胜同罗之后,又立马急行至灵武向圣人效忠。”

“这样的墙头草,这样两头讨好的举动,又怎么能不算反心。”

就这?

李亨当然明白那些武夫手里握着兵器,现在平叛时要依仗,国家稳定时又会成为皇帝忌惮防范的对象。

所以李亨给自己定下的准则是,该杀之人如管崇嗣必须立刻杀、马上杀,而对于在一些小节上犯错的,像李承光这种行为,人尽量还是不作处理。

那什么“鸟弓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李亨是做不出来,总体而言,李亨对这些武将的态度就是,给予一定程度上的信任与支持,但一旦犯了忌讳,等待他们也必将是雷霆一击。

而李承光这种行为明显还没到这种程度,更何况当时不知多少人是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又有多少人是在他打了胜仗后才急匆匆赶过来灵武的?

你敢说这些人里面没有曾经效忠过基哥的?难道要把这些所谓的“墙头草”也一网打尽吗?

在这件事上,房琯判断对了皇帝对太上皇的态度,却错估皇帝的理性与思考;同样,他也忽略了面前这位皇帝对他的看法。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能想到此前没怎么见过面,只有耳闻的皇帝会对自己有所看法呢?

可李亨前世在读那些唐史的时候,能记住的事情不算多,而房琯领军在阵前翻兵法书最后翻出个火牛阵绝对算是一件震惊李亨三观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尾巴被点着的牛非但没把震慑到敌军,反而被敌军用各种方式弄出的响动给吓回来,从而把自己这边的阵型冲烂了。

当时杜甫听到官军进击的消息还满心期待,结果等来的是这么一场大败,为此他还专门写了首《悲陈陶》。

房琯这货一战葬送几万士兵,拍拍屁股回来继续屁颠屁颠地做他的宰相,竟然半点事都没有,真是滑天下之稽。

这一切的一切,注定了李亨对房琯的印象早已差到了极点。

而房琯却根本不知道这些,还拼命往皇帝身边凑,想要秀自己的存在感。

要知道,人一旦觉得某个人讨厌,就会下意识地觉得这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不顺眼与恶心的。

“嗯。”李亨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径直从房琯身旁走过,“朕知道了。”

语气不冷不热、不咸不淡。

房琯愣愣地看着皇帝离去的背影,连赶忙快步跟上皇帝的徐福都没注意。

……

……

宫门前。

正准备掀开帷幕走上马车的李亨突然停顿了一下,然后探出头对着徐福吩咐道:

“你亲自去找郭子仪,让他重点关注关注李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