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有此事乎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侯君集平息下来,嘲讽道。

“不,雷霆雨露,庸人自扰。”李象正色道:“侯君集,本来一战后,要么我抓你回来,要么你逃走。而你反其道而行之,跟我玩越王勾践,忍辱负重那一套戏码,我也如你所愿陪你演上一场,可是你不该生出邪念。”

“这次只是给你一个小教训,你把别人当玩物,那我便让你亲自尝试一番被人玩弄的滋味。”

“猪小娘是我的朋友,不管你是想扳回一城也好,挫我颜面也罢,还是想达成交换,逼迫我让步,都在我这里行不通。”

“还有,不管是真牛肉还是假牛肉,我给你你才能要,我不给你你不能伸手。”

侯君集从一开始的愤怒,到冷笑,到最后沉默。

李象沉声道:“侯君集,认清形势,如今你的身份,是阶下囚,生死握于我手。现在我给你两个选择,归附我,我放你回去,并助你再进一步;或者选择拒绝,我杀你以绝后患,自认熬鹰失败。”

“你就不怕我曲意臣服?回去立刻反悔。”侯君集思量良久,突然说道。

李象淡然一笑:“我能败你一次,就能败你两次。不过,你这人心胸狭窄,非是丈夫,我不会七擒孟获,你在我这里没有第三次。只要第二次被我抓到,我会毫不犹豫杀掉你。”

侯君集一滞,他看出了李象目光中的坚定,移开了目光。

“你所说的助我再进一步?又是何意?”侯君集皱眉问道。

“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李象淡淡道。

“哼”侯君集闻言嗤笑:“你以为自己是谁,乱放诳言,我便相信你?自己也不过初为一县令,如何可做到这些?”

“取代房玄龄便可,你以为很难,但前方挡你脚步的不就房玄龄一人么。”李象眸子平静,好整以暇道:“为百官之首......这不就是你想要的么?”

“你......”侯君集变色,有片刻的被人戳破心事的惊慌失措。

“还有,你说错了,我说的是归附我,不是臣服。”李象摇头道:“你这种人是不可能臣服他人的,纵是表面服,心中也不服。”

侯君集刚欲反驳,李象不无嘲讽道:“陛下你都能反,你会臣服我?”

侯君集一滞,脸色有些难堪,有种被人撕掉脸皮,露出血淋淋血肉的感觉。

他阴着脸一声不吭。

李象见了,不禁摇头,侯君集为人阴险,狡诈,纵是被人当面道破,自己也绝不可能承认。

历史上,谋反事发,侯君集被投入大牢,他女婿贺兰楚石诣阙告发他,李世民亲自审问他都不承认。

最终贺兰楚石当面对质,他才不得不认。

当着李世民,当着确凿证据他尚如此,李象不觉得侯君集在自己面前就能低头。

“所以,我无需你臣服我,正如你不会心服我,我也不会相信你。我只要你归附,为我做事,我给你想要的。”李象淡淡道:“你我各取所需。”

侯君集沉默了,他没想到李象竟如此坦诚。

一时不解李象究竟是君子,还是小人。

说他是君子,他为人坦率,不屑欺骗;说他是小人,是因为他十足的小人做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思来想去,侯君集找不到李象欺骗他的理由,正如李象所说,他大可以一刀杀了自己。

若他不是口无遮拦的“要吃牛肉”,李象说不定真会与他虚与委蛇,陪他把戏唱下去。

是自己横生事端,惹了李象,所以才遭受一番羞辱。

如此说来,还真是他咎由自取。

侯君集心中憋闷不已。

“结为朋党?”良久,他抬起头来,沉声道。

“暂时而已。”李象直接告诫道:“既然要你归附,自然是以我为主,我来发号施令。”

“我要知道,你如何能让我得到我想要的?”侯君集正色道。

李象既然不让他臣服,侯君集心里就不是那么抵触了,如今利益当前,侯君集终于摆正了姿态。

一个郡王,一个吏部尚书,此刻开始像贩夫走卒一般开始讨价还价。

“简单,排除异己而已。”李象对他说道:“首相之路,有我无人。”

这一听就是阴谋手段。

虽然不愿承认,但又不得不承认,李象玩阴谋胜于他。

一念至此,他面色认真了些,直接问道。

“我该如何做?”

“先扳倒李世绩。”李象淡淡说道。

“李世绩?”侯君集皱眉,颇为不屑。然后狐疑的盯着李象,对他的判断,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哦,你看不起李世绩?”李象眉毛一扬,故意拉长声音道:“是啊,你是玄武门五大元勋功臣,食邑千户,远超众臣。你贞观四年,就已迁兵部尚书,俄检校吏部尚书,参议朝政。

贞观九年从李靖平吐谷浑,贞观十一年,授陈州刺史,改封陈国公。次年,又擢拜为吏部尚书,官拜为光禄大夫。

贞观十三年,统军灭高昌,携大胜而归。

而这些年李世绩在哪?

他一直在地方州县,任都督,一任就是十六年不得动弹,连朝堂的大门都没进来过。”

侯君集皱起了眉头,他终于察觉了异样,李象绝不可能赞扬他,他如此说一定别有用意。

果然,李象话音一转:“然而,你侯君集狂妄自大,自毁前程,让陛下放弃了你。转而提拔起李世绩,欲择他而取代你。”

“你胡说。”侯君集闻言大怒,反驳道:“一派胡言,李世绩一无能之人,如何能取代老夫?”

李象摇头,侯君集的表现无异于恼羞成怒,这正说明他被戳中了心事,害怕了。尤其那句“陛下放弃你了”更是让他心生惶恐,借愤怒掩饰恐惧罢了。

李象并不解释,而是说道:“那么,陛下当年提拔你,欲你取代李靖,这你不能反驳吧?”

侯君集沉默。

“大唐立国,李靖打下大唐一半江山,而那另一半则是陛下。此事很多人心知肚明,但功高盖主,非臣子之福,亦非君王所愿看见,最终功劳被高祖记在了河间郡王李孝恭头上。

陛下心知李靖之能,继位以来,重用无二。

贞观四年领兵灭东突厥,贞观九年领兵灭吐谷浑,都是其统帅,再无人能让他做副,也没人配让他做副。

贞观九年灭吐谷浑那次,你就是其麾下将领之一,对吧?”

侯君集难以反驳,仍是沉默。

李象继续道:“但两次灭国之功,加上李靖年事已高,确实功高难赏,陛下能做的,唯有把他高高供起来,再让他立功是不可能了。

这非陛下苛待功臣,而是保全臣子之道。

但大唐不能无帅。

那么李靖的位置就必须有人接替,而一开始陛下是想让你侯君集接位的,将你定位为帅才,而尉迟恭程咬金李世绩等人不过是将才。

所以陛下才让李靖教你兵法。”

“有此事乎?”李象出声问道。